《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 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 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 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 粗裘粝食地行仙。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

诗一起句,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花”是春天的象征,“花枝已尽”用一“尽”字,写出了繁花凋落,春光消逝的景象。“莺”是报春的鸟,“莺将老”用一“老”字,说明雏莺渐长,啼声衰谢,春天已经归去。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次句又转换镜头,映出“桑叶渐稀”的画面。“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夏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要是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将另是一景。由于时下时停,阴晴不定,天气便是忽冷勿暖;这种“乍暖还寒时候”,正是农历四月麦收季节。诗人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化为易于感知的意象,称之为“麦秋天”。《初学记》卷三引汉蔡邕《月令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唐罗隐《寄进士卢休》诗:“从此客程君不见,麦秋梅雨偏江东。”此虽指事不同,而光景仿佛。

上两联写景,突出了时令特征,而且用对偶句式,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将江南乡村的初夏景色刻画得鲜明生动。作者还把养蚕和麦收等农事活动摄入诗中,不仅丰富了季节感,同时也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两联转入叙事抒怀。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曲。

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方寸”指心,心中无一事是说无所希求,心地洁净。“怡怡”一词,用意精到。《宋史·隐逸传·宗翼》:“隐而不仕,家无斗粟,怡怡如也。”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结句以“地行仙”自喻。地行仙是指住在人间的仙人,亦省作“地仙”,多用以比喻生活闲散,无所忧虑的人。白居易《池上即事》:“身闲富贵真天爵,官散无忧即地仙。”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这首《道间即事》诗虽然寄托了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

此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入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在宋诗中是很有情味的作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欧阳修文集――卷九十六・表奏书启四六集卷七

      ◎书启六十五首   【与晏相公〈殊〉书〈皇?元年〉】   春暄,伏惟相公阁下动止万福。修伏念曩日相公始掌贡举,修以进士而被选;及当钧衡,又以谏官而蒙奖擢。出门馆不为不旧,受恩知…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36
  • 伍子胥文言文阅读练习

    伍子胥文言文阅读练习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7
  • 山中问月――白居易诗词全集

    山中问月 [唐] 白居易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9
  • 天净沙秋思的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3
  • 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1
  • 课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