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陈与义

江南非不好, 楚客自生哀。

摇楫天平渡, 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 日照海门开。

虽异中原险, 方隅亦壮哉!

这首诗作于高宗绍兴二年(1130)。前一年的夏天,作者在广南奉诏,由闽入越,趋赴绍兴行在,任起居郎。至本年正月,随车驾返回临安,诗为渡钱塘江而作。诗中表示宋室局处江南一隅,虽属偏安,但形势也很壮观;虽不若中原的险固,国事仍可有为,在基调上比较开朗。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由赋情写起,表明江南地带,并非不好。然而自金兵入据中原之后,转眼五年,黄淮地区,大部分已非吾土。所以思念故国,仍不免使楚客生哀。“楚客”,指的是作者自己。作者虽说是洛阳人,在避乱期间,曾辗转襄汉湖湘等地,长达五年,所以自称“楚客”。第三四两句:“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写渡江时情景。摇桨渡江,远望水天连成一片,仿佛天水相平。由于船在前进,所以江岸远处的树,颇似迎人而来。这两句写景入神,且景中寓情。“天平渡”,示天水无际,前进的水路,呈现开阔苍茫的气象;“树迎人”,示行进之时,江树渐次和人接近。隐喻国家正招揽人才,所以自己也被迎而至。

第五六两句:“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融情入景。“吴岫”,即吴山。吴山在钱塘县南,和城内凤凰山相对,下瞰大江,直望海门。“雨余”,是初晴。吴山明朗,云雾尽散,“雨余山更青”,故用“立”字示意。天晴了,红日高照,海门开敞,金碧腾辉,故用“开”字示意。两句写雨后景象,象征国运亦如久雨初晴,光明在望。结笔:“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仍以赋情为主,赞美江南地带,尽管险固有异中原,但也擅有形胜,倘能卧薪尝胆,上下同心,凭藉此处以为“生聚教训”的基地,则复兴的希望,必能给人以鼓舞。这两句回映起笔,“虽异”句和“生哀”句相应,“方隅”句和“江南”句相应。在章法上,首尾应接,抑扬相间,笔有余辉。

全诗借开朗景象,以示此行的欣喜,却能不露痕迹,使外景和内心一致,这是诗人用笔高妙的地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床头捉刀人

      【文言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1
  • 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思诚咏白堂记 【金】王若虚     有所幕于人者,必有所悦乎其事也。或取其性情德行才能技艺之所长,与夫衣服仪度之如何,以想见其仿佛;甚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3
  • 夜游宫 秋怀四首(选二)

    朝代:清代 作者:陈维崧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一派明云荐爽,秋不住,碧空中响。如此江山徒莽苍。伯符耶?寄奴耶?嗟已往。十载羞厮养,孤负煞,长头大颡。思与骑奴游上党。趁秋晴,(足庶…

    古诗文 2020年3月25日
    637
  •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译文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译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5
  •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铁杵磨针》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8
  •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