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隐居士》

谢 逸

先生骨相不封侯, 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 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 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 只有庞公不入州。

这首诗题为《寄隐居士》,表达了诗人对高人逸士的敬佩心情,也寄寓了诗人自己甘心隐居林下的心志。“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诗篇一开头即表明先生风操甚高,不慕荣利。先生自以为本无封侯的骨相,所以无志于封侯,也不羡慕封侯。先生以高隐明志,在选择住所方面,但求于林塘幽静处结个茅庵,即已满足,不艳羡住在朱楼翠馆,自婴尘网。

第二联:“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写先生藏书之富和读书之勤。“几千卷”,极言藏书之多,且皆为珍贵的玉唾书。玉唾,即玉书。据《拾遗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后世因称玉书为精贵之书。“三十秋”,极言时间之长。孔子晚年,喜读《易经》,曾经留下韦编三绝的故事。“韦”,是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筋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后世因以“韦编”代表书籍。先生手校经籍达三十年之久,可见治学的辛勤。

诗的第五六两句:“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表明先生在四海之内虽然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多汲汲于功名富贵,和先生气味不同。以先生之高格,在这些人当中,谁也没有为先生所垂青,也不配先生给以青眼。先生高卧茅庵之中,甘与鸥鹭为盟、与田父野老为友,现今已经头发白了。“高卧”: 旧喻隐居之士,高枕安闲而卧,不预世事。如陶渊明高卧北窗之下自谓是羲皇上人;谢安曾高卧东山,天下想望其风采;都是例子。这两句着重说明先生尽管知交很多,但知音极少。所以甘愿高卧山林,任他头白。

结尾两句:“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进一步赞美先生的风操。如果拿襄阳耆旧来相比,那么先生是真正的隐士。他的德行,可以和汉末的庞德公比美。别人借隐居之名,以猎取名望,为延誉出山的准备,先生却独如庞公,清操自励,始终不入州门。先生的风格高尚,于此昭然可见。

全诗表意朴素,旨在歌颂真正的隐士,并以此自励。作者自己也终身未入仕途,可见其托意之所在。此诗全篇用拗体,颇为劲健,为黄庭坚所赞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徐渭《豁然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7
  • 《宋史·张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秉,字孟节,歙州新安人。父谔,字昌言,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宋师南伐,与州将许昌裔叶议归款,太祖召见,劳赐良厚,授右赞善大夫。蜀平,选知阆…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81
  •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73
  • 《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翻译赏析

      《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端。其全文古诗如下: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前言】   《闺情》是唐代诗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28
  • 七夕祝福语文言诗句

    七夕祝福语文言诗句   七夕祝福语诗句 七夕祝福语 七夕祝福语文言文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38
  • 《战国策·秦三·薛公为魏谓魏冉》文言文及翻译

    《战国策·秦三·薛公为魏谓魏冉》文言文及翻译   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   齐免于天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8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