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一、其六)》

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 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 惟见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 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 西风吹泪古滕州。

这组诗是黄庭坚晚年作品。正如杜甫讲的“老去诗篇浑漫与”,往往随意挥洒;但“老去渐于诗律细”,愈老愈熟,愈趋平淡,则又觉自然而浑成。

这组诗中的第二首说到“……天子大圣初元年,传闻有意用幽侧(按: 谓在野的人),病起不能朝日边。”则此首当作于宋徽宗即位之初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刚即位时,有意调停“元祐”与“绍圣”两派矛盾,把年号定为建中靖国,起用了一批在放逐中的“元祐党人”。黄庭坚因此得于元符三年十一月离开戎州贬所,次年(即建中靖国元年)到峡州。在那里待命,并写了这组诗。

徽宗的“有意用幽侧”,给有志用世的黄庭坚带来了希望;但他经历过“熙丰”—“元祐”—“绍圣”的反复,他不能不有所担心。这时,他希望朝廷真能破除门户之见,大臣不要结党营私,应“实用人才”,一秉“至公”(“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才即至公”)。他的意愿是很好的;然而事实未必如此。秦观已死于贬所;陈师道召到京中,也只是一个“正字”小官,难免饥寒;他自己则还处在荒江之上。他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写出这组诗的。

第一首是就自己来说的。第一句把自己说成“翰墨场中老伏波”,意谓自己是文坛老将,人虽老,但仍像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精神矍铄,还有“可用”之处。《后汉书·马援传》载: 马援六十二岁时自请出征,并“据鞍顾盼,以示可用”。马援还说自己“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黄庭坚用了这个典故,表明了他为国效力的意愿与决心。苏、黄作诗,皆喜用典。典故用得好,能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含义,此即一例。

次句说自己像佛经上讲的维摩诘一样,还病在菩提坊中。维摩诘是佛经上一个有学问、文才的人,所以文人皆喜用以自比,王维即取以为字。而且,“文殊问疾”这段故事,在唐朝已成为说唱材料(现在还传有《维摩诘经变》),故当为人所共知之典。山谷信佛,故自称“病维摩”。这句是说,他的“不能朝日边”,自非纯由于病的缘故。他有为国效力之心,而病卧荒江,其苦闷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四句着重写所居之荒凉。黄庭坚《登快阁》云:“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然而,这里却连鸥、鹭这样水鸟也没有,自然不是隐居的地方。当然,他也没想到隐居。这里可以见到的,“惟见归牛浮鼻过”水。这一描绘,使穷乡僻壤的荒寒景象,浮现如画,做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而作者的苦闷心情也就寄于言外。牛浮鼻渡水,语出佛书,但也是实景,在乡村中到处可见。唐时就有陈詠写过:“隔岸水牛浮鼻过,傍溪沙鸟点头行”(见《北梦琐言》),任渊注说:“此本陋句,一经山谷妙手,神采顿异。”比黄稍迟的孙觌也有“老牯浮鼻水中归”,显然是就黄诗而点化的。

他只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反映了他当时的境遇。不仅他个人境遇如此,他的朋友,像诗人陈师道、词人秦观,其境遇也不好。组诗第六首讲的就是这一点。

这一首写陈、秦两人。既写了他们的苦吟与“挥毫”,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与诗风;也写了他们的饥寒或贬死,反映出文人的悲惨境遇。

用“闭门觅句”来描绘陈师道,是概括得很好的。朱熹说:“陈无己(师道)平日出行,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而后起,真是‘闭门觅句’也。”(《语录》)可见这一艺术概括合乎实际。但这不能视为“不接触社会广阔现实生活”,因为明明是“平时出行,觉有诗思”,才“急归”“闭门”的,可见“诗思”正是“出行”所得。而且,作者构思,“其始也皆收视反听”(陆机《文赋》语)。中外古今,同此经验。因此,以为“闭门觅句”只能导致浮浅,与事实不符。

至于秦观的“对客挥毫”,朱熹认为:“盖少游(按: 乃秦观之字)只一笔写出,重意重字皆不问,然好处亦自绝好。”秦观“博综史传”(苏轼评语),作品“清新婉丽”(王安石《答东坡书》中语),且“语豪而工”(《艺苑雌黄》),黄庭坚也说他“笔力回万牛”,看来并非皆是“一笔写出”。看来,这里所说的“对客挥毫”,正如欧阳修讲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或者像黄庭坚讲的“想见扬州众年少,正围红袖写乌丝。”无非描绘其豪放与敏捷,而不是不加锻炼之谓。

两人的工力、才能如此,其境遇如何呢?

陈师道被召为秘书省正字,他自己当时也很高兴,甚至说正字一官“名虽文字之选,实为将相之储”,他是抱有幻想的。但时过不久,他就因郊祀时,不穿赵挺之所赠之衣,因而“寒冻得疾不起”了。黄庭坚诗中的担心,竟成事实,可谓“不幸而言中”了。至于秦观,则早已死在被贬的滕州,“西风吹泪古滕州”,讲的正是这一事实。这些事实也就揭穿了宋徽宗“用幽侧”的欺骗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北宋不久也就亡国了。

把这两首诗(还有其他几首)连贯起来看,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这样的诗,写的就不是个人感慨,而实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如果再把它与“实用人才”等语合起来看,还可以想到黄庭坚的政治敏感与识见。由于此诗是晚年作品,个别句子(如“近人积水无鸥鹭”)不免粗率一些,但总的来看,却能“锻炼而归于自然”,“出之以深隽”(《艺概》)。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9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记六一语》“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记六一语 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85
  •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476
  • 韩诗外传之《引刀断织》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48
  • “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全词翻译赏析

    思嘉客 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①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② 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③ 【注释】 ①迷蝶无踪:昔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 描写送别的诗句

    描写送别的诗句   1).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 韦应物《送杨氏女》   2).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 杜甫《别房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41
  • 拔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

    拔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   本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拔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