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 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 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 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 洗出庐山万丈青。

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一般都因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而发悲秋之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李白之称“秋兴逸”,刘禹锡之言“胜春朝”。《霁夜》表现清爽的心境,也是一种逸兴。

“霁夜”,这里是指雨霁之夜。但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意境,不仅将时间延展了,而且将顺序交叉着。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戍墙响铃。然而诗的开头却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看夜色在前,而梦觉在后,这是一种倒叙;颔联出句又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又是一种回叙;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仍然是回叙;末联由夜推想到朝,悬想经过雨洗之后的明日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明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平直,而且扩大了容量。

清爽的秋兴是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确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比起一般的景物点染,其艺术效果要强得多。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泠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使人更加感到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清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总之,用对比映衬手法描写秋夜景色,从而很好地表现出清秋逸兴,也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归朝欢(寿萧禹平知县)

    朝代:宋代 作者:严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云表金茎珠璀璨。当日投怀惊玉燕。文章议论压西癰,风流姓字翔东观。紫皇嗟见晚。祥麟五色留金殿。大江西,铜章墨缓,暂尔烦君绾。十二金钗扶玉…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654
  • 大学之道文言文翻译

    大学之道文言文翻译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 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今天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8
  • 《诗经卫风氓》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5
  • 文言文《原道》原文及作品赏析

    文言文《原道》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原道》是韩愈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选自《昌黎集》卷一一《杂著》之中。韩愈所谓道,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而“原”是推求的意思。这篇文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4
  • 中考古诗词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7
  • 赵简子立嗣文言文翻译

    赵简子立嗣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在现代社会来说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为了让广大同学更好理解赵简子立嗣。下面小编整理了赵简子立嗣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原文   赵简子之子…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