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等物象来看,显然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二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也许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人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人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自然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连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绝句的一般构造法(见《唐音癸签》卷三引杨仲弘语)。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我竭诚祝福你诗歌

      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激情洋溢地朗诵了自己的作品《父亲》   很多人流泪了   不用说,电视机前的我   同样屡次三番泪如泉涌起来   姑娘,为了让你过好每一天   在你的面…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43
  •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古诗文 2020年3月11日
    633
  • 曹玮大破虏师

    文言文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②。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④縻⑤军,不若弃之,整…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59
  • 《虞美人·用前韵送杜叔高》古诗原文及鉴赏

      《虞美人·用前韵送杜叔高》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89
  •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及译文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2
  • 高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赏析

    高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赏析   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甲)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日:“京师地平无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