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钱塘江》

李 觏

当年乘醉举归帆, 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 水仙齐著淡红衫。

浙江流经今杭州市南的一段,别名“钱塘江”。诗以追忆之笔,描绘了钱塘江薄暮的奇丽景色。

首句即紧扣题面。当年,一作“昔年”,意同,切题“忆”字。“举归帆”三字,切“钱塘江”三字。举,高挂。当年,诗人可能是在钱塘江里坐船回故乡去,故称“归帆”。诗人道: 想当年,我乘着酒醉,高挂起归船的风帆,回故乡南城(今属江西)去。“乘醉”二字统摄全诗,故其忆中之景,似真似幻,若实若虚,具有一种缥缈空灵之美。

次句写落日奇观。诗人在船上,先抬眼望远。“前山日半”,是说天已薄暮,夕阳西沉,前面山头上只余下了一半太阳。此是常景,不足为奇。然而,冠以“隐隐”,接上一“衔”,却是这位带着一副朦胧醉眼的诗人所看到的奇观: 船摇晃着,隐隐地看见前方有一座山峰,它已衔进了半只金乌(太阳),余出的另半只,正在山顶上抖动着耀眼的金光。

末两句咏江面奇景。涵,容受。水仙,指水中女神。钱塘、西湖一带有水仙王庙,苏轼有诗曰:“一杯当属水仙王。”(《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诗人目光继又下移,观赏金光洒照的江面。此时江上景色,但见: 返照入江,江水全红,片片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景致十分瑰丽。不过,这位眼花耳热、醉态可掬的诗人,所见又自不同: 看那斜阳返照的江面,江水一片灿红。水面上,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上面二景,山能衔日,白帆变水仙,出人意想之外。然而,这一切都出之于诗人醉中的幻觉,因而又在情理之中。唯其如此,其景才由瑰丽而成奇丽,给人以一种新异的美感。

凭借回忆写景,却写得活灵活现;想象奇特,譬喻巧妙,却又纯乎天籁;对大自然的无限喜悦、热爱之情见于言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3
  • 旧唐书的文言文习题

    旧唐书的文言文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l2题。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4
  •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粉香看欲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590
  •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4
  • 《镜喻》“五官莫明于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1
  •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导语: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借鉴!   阅读《醉翁亭记》片段,回答问题。   至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