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柳 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 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这首诗是柳开的名作,诗人犹如技术高超的摄影师,在最引人注目的一瞬间按下快门,给读者留下了一幅渗透着力之美的画面:

塞外的大漠上,风儿不吹,云彩不动,一切都像凝固了,突然,一支响箭呼啸着直刺云霄,窥探宋朝边境的胡骑蓦然举首,仰望长空……

自然,这幅画并不能全部概括这首诗。如果一首诗只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就未免会使人产生单调之感,一首好诗应该给人以画面的流动感,扣人心弦的音乐感以及丰富的内涵。

诗人赋予塞上辽阔、苍茫的背景以两个动体——箭和胡骑。而迅捷得不见其形、只闻其声的箭则是使整个画面移动的牵引力。随着它冲向无垠的天空,在它身后牵引着数百胡骑的视线。箭在疾飞,视线在延长,使整个画面都活动起来。除了这画龙点睛的移动感之外,诗人又以简洁的手法给这活动的画面配上富于塞外情调的音乐。整幅画卷在响箭的呼啸声中展开,它刺破了宁静的氛围,又引起了大群战马突然被勒住而发出的嘶鸣声,这不是箭的独奏,而是由箭的呼啸、胡骑的嘶鸣组成的一首感情激越、节奏急促的交响曲,它伴着移动的画面,进入读者的想象中,造成一种紧张、强大的气势,赋予全诗以力之美。后两句是全诗高潮,胡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这个群像式的造型把响箭疾飞的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也就在这里戛然而止,至于箭的余响,骑士们注视响箭时的心理反应,诗人则让读者自己去倾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而读者也正是通过这种想象,感受到诗的无穷魅力。

诗人通过对一个瞬间场面的描摹,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他的笔下虽无刀剑相交,仅响箭一支,但人们从这支来无影、去无踪的响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某种自豪的心理和高亢的精神,这当然是宋初国势的相对强盛在当时人们精神上的反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路逢青州王大夫赴镇立马赠别――白居易诗词全集

    路逢青州王大夫赴镇立马赠别 [唐] 白居易 大旆拥金羁,书生得者稀。何劳问官职,岂不见光辉。 赫赫人争看,翩翩马欲飞。不期前岁尹,驻节语依依。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42
  • 《宣明五气》文言文

    《宣明五气》文言文   素问·宣明五气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89
  • 张佐治遇蛙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646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阅读答案及翻译

    陈情表 晋 李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为儿时,读《孝经》,父试之曰:“儿志何语?”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宗党奇之。 天宝末,以道举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何大圭《小重山·惜别》阅读答案及简析

    小重山 惜别 何大圭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①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注】①玉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