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作文课》读后感1200字
文章的结构决定于文章的内容。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三段,那篇文章分五段,为什么先说这层意思,后说那层意思,这些,都是文章的内容决定的。
从作者写作的角度说,要想明确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而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主要得从两个方面着眼。
首先是思路。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就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所以,要文章的结构好,必须求之于思路。要思路清晰严密,必须善于观察事物,能够理解和认识事物。只有从锻炼观察能力和理解、认识的能力入手,才能培养起既活泼而又严密的思路;只有培养起这样的思路,写文章才会有好的结构。
写一棵树,如果你对这棵树的形状、构造、生长发育、性质作用都不知道,或者知道得不清楚,这篇文章将如何写法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一切都将无法下手。勉强写些话出来,必然前言不搭后语,使读的人也摸不着头脑。这还谈什么结构组织?写一件事,如果你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发展、演变,作用、意义都搞不清楚,所知既然模糊,文章又将何从组织?总之,自己不明白,就无法使读者明白。
其次,安排结构还同文章的性质、对象和目的有关。文章总是写给特定的对象看,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的。文章里的材料怎样安排,各个部分怎样组织,要看文章是写给谁的,是为什么写的。比方,某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去调查了一下,回来之后把那件事情写下来,向领导报告。这该怎么写法?当然只有原原本本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地写出来,用不着什么“倒叙”“插叙”那些办法。如果想把这件事情写成个通讯报道,在报刊上发表,写法也许就不同一些,可能先把结果写出来,然后再回过头去写事情的发生和经过,中间也许要补充一点跟这件事情有关的情况,以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得清楚一些,并且也要考虑到怎样安排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使他乐于读下去。倘若拿这件事情作素材,写成一个短篇小说,写法就会更不一样。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也要看写给谁和为什么而写来考虑文章的结构——是写给有关的个别同志看,还是写出来发表?如果发表,是在哪里发表?给哪些读者看?是着重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是着重批评一种相反的、错误的意见?虽然谈的是同一个问题,由于对象和目的不同,文章里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得出结论,也就是说,文章的结构组织怎样安排,也会有种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