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帝国史话:罗马帝国》读后感4000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古罗马人究竟是一些怎样的人?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凯尔特(高卢)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和睦共处。为什么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圈?
带着这样的疑问,历经18小时,一本教科书式的罗马帝国终于读完。作者用800多页篇幅描述出罗马从初兴、扩张、鼎盛到衰亡的全过程。
最初,罗马只是意大利半岛上一个不起眼的村镇,公元前753年,罗马建立城邦,开启罗马王政时代。罗马王政时代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此时古罗马还没有成为强大的帝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君主制国家。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暴君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共和国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大会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部落大会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
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矛盾,平民以和平的不合作方式——撤离运动(类似工人罢工)与贵族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这样的斗争没有出现暴力镇压和平民暴动。斗争结果,贵族理性退让、平民占据一席之地,成立了平民协议会,使平民获得了参政的权力,可以按期选举保民官,有了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场所。因此,罗马人民有一种公民意识,他们把热爱并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尽力为国家服务作贡献,看作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至高无上的荣誉。因此,无论碰上多大的挫折和困难,他们都能团结一致坚持到最后胜利。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共和国因此日益强大, 先统一意大利,随后战胜地中海老牌强国希腊、迦太基,凯撒时期牛逼地把地中海变成了内湖,图拉真时期鼎盛罗马的疆域甚至到达了波斯湾。
国家、帝王,罗马人民具有国家主人翁的责任心和自豪感,与同时代中国士人津津乐道的 “士为知己者死”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层次。前者具有真正的贵族精神,后者只是帝王的奴仆。
帝国扩张、武力争霸,取得战争胜利需要军队的勇猛,但如何处置、安抚失败者则考验当权者的政治智慧和胸襟。罗马人在征服过程中,宽容开放、兼收并蓄,能够与被征服者和睦共处,并以开放心态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思想,将被征服者优秀的文化和传统拿过来使用。被征服者以同盟者形式加入罗马,为罗马服务,但由被征服者按自己的法律统治他的人民,并通过贸易关系在经济上把这些同盟者连接在一起。通过建立同盟网,罗马人不断扩展它的统治区域,既能控制这些地区,又避免耗费过多的人力和财力。最终做大做强,称霸一方。
在罗马扩张过程中,战争中崛起的骑士阶层加入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使以共和制团结在一起的元老院,执政官、部落会议之间发生了对抗,帝国内战纷争不断。出身贫贱的执政官马略组织军人干预政治,开了一个对共和制十分不祥的先例,统帅可以通过军队干预来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力。不过,在马略时代,似乎还没有形成出现独裁者的社会环境,马略没能走上独裁之路。受马略启发,苏拉、凯撒在共和制的外衣下玩起了独裁统治,最终屋大维称帝(公元前30年),罗马从共和制走上了帝制(罗马帝国)。屋大维战胜所有挑战者,集权利于一身,结束了罗马长达一百多年的内战纷争,被元老院授予 “奥古斯都” 的尊号。屋大维结束罗马内战纷争后,枪口一致对外,造就了罗马帝国和平辉煌的两百年(公元前31年—161年),帝国在图拉真统治时期达到顶峰,社会经济繁荣昌盛,国力空前强大,北征、东伐,使帝国的版图达到极限。
图拉真的继承人哈德良结束了对外扩张,哈德良统治时期,帝国基本平静,没有战争,但在他生命快终结时,却在巴勒斯坦爆发了一次严重的犹太人起义。起义是由哈德良的反犹太政策激起的,起义坚持了3年,最终被残酷镇压。犹太人的988个村庄被摧毁,58万人被屠杀。犹地亚这个地名也被改称为叙利亚—巴勒斯坦。幸存的犹太人除一年一次外,不准到耶路撒冷去,犹太人从此失去了他们的故乡,成为一个仅仅依靠犹太教和种族特征来维系的民族,流离在世界各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才重新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共和国。
在罗马和平辉煌的后一百年,基督教徒保罗布道传教,基督教主张的教义是爱和平等,没有人能拒绝爱和平等。许多贫民、手工业者、奴隶或半自由人纷纷改变信仰,开始崇拜这东方 “神力”,成为基督教教徒。很快,在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希腊半岛,甚至意大利半岛等地,都出现了基督教组织。早期的基督教教徒多次受到残酷的迫害。公元64年,尼禄皇帝就曾把基督教教徒作为罗马大火的替罪羊,大肆虐杀。尽管遭到罗马政府迫害,基督教教徒的数量仍稳定增长。
由于基督教教徒众多,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 “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帝国统治者最终抛弃原有传统观念,选择基督教作为精神支柱。这一转变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因观念上、精神上的变化,比其他变化更困难,可能也更重要。基督教由于得到皇帝认同和支持,得以迅速发展,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每个角落开花结果,并随罗马帝国散播到欧洲的各个角落。
人是需要精神支柱的,特别是逆境或不如意时。基督教恰逢其时、击中人心,信者众多,并最终成为西方世界人们的精神支柱。
罗马帝国经过两百年的全盛期,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是以土耳其为主的亚洲片区(拜占庭帝国);西罗马是以意大利为主的欧洲片区(罗马帝国)。东、西罗马从此分道扬镳,最终都走上灭亡之路。西罗马公元476年灭亡!东罗马1453年灭亡!
从盛到衰,不过几百年,一个强大的帝国为何只延续了几百年,罗马帝国的灭亡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灭亡,而是一种制度、一种文明的灭亡,这和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完全不同,中国旧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新王朝建立,中国仍是中国,四分五裂在中国是暂时的,最后总要趋向统一,这是因为中国有深厚的不可动摇的统一基础,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具有不可取代性。罗马帝国的地中海世界没有中国那样深厚的统一基础,内部没有如同中国那样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甚至地理环境等诸方面的一致性、统一性。单靠军事力量是无法长期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的,当罗马经济衰退,武力不足时,分裂也就成为必然。
另外,军队不团结也是其衰亡的原因。造成军队不团结的主因是皇帝无法控制军队,也就是说,军队实际上常常没有统一的领导。军队在帝国后期实际成了皇帝的制造者,使帝位像走马灯似的从一个傀儡转到另一个傀儡手中,军队干预和争夺皇位继承不仅对国家造成很大损害,也使军队彼此对立,从而无法履行其保卫国家的任务。他们在争夺帝位时气势汹汹,在外敌入侵时却不堪一击,灭亡也就在所难免。
古希腊、古罗马是近现代西方世界两个重要源头,可以说,没有古希腊、古罗马,也就没有近现代的西方世界,西方15世纪的文艺复兴,打的就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旗号。罗马帝国曾是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称雄西方世界数百年,罗马帝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深远,直至今日,西方世界到处都有古罗马影响的痕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因为有罗马帝国,才有近现代的西方文明,罗马文明是近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不了解罗马帝国也就不能真正了解今天的西方世界,这就是我想了解罗马帝国兴亡史的原因,作者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包容才能够强大,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古罗马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753年 —— 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
公元前265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64~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18~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149~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彻底摧毁迦太基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思奴隶起义
公元前60年——庞培、克拉苏、恺撒结成 “前三巨头同盟”
公元前58~50年——恺撒征高卢
公元前49年——恺撒率军渡过卢比孔河,进入意大利,开始了与庞培的内战
公元前45年——凯撒任保民官、执政官、独裁官
公元前44年——凯撒任终身独裁官,布鲁图刺杀凯撒
公元前43年——安东尼、屋大维、雷必达结成 “后三头同盟”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罗马共和国告终,帝制开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 “奥古斯都” 尊号
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
公元14-68年——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公元64年——罗马城内发生大火,尼禄皇帝嫁罪基督徒,开始迫害基督徒
公元69-96年——罗马帝国弗拉基维王朝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城被凐没
公元96~192年——罗马帝国安东尼王朝
公元113-117年——罗马皇帝图拉真侵入两河流域,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
公元193~235年,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赦令,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境内所有自由人
公元235~284年——罗马社会陷入危机,是为 “公元三世纪危机”,蛮族开始越境入侵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 “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合法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廷,改名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
古罗马时代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