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完美》读后感_1500字

《反对完美》读后感1500字

被带出很大情绪,是在父母打造订做孩子这一章,我不懂,父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用基因改造的方式去制造一个孩子,那为什么不直接养一个人工智能?为了孩子的生物学属性?还是怕人工智能达不到你的要求?以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来看,这天或许不远了。库克在MIT的毕业演讲里说,他害怕人思考的方式越来越像机器,评论里有人反问他,难道不是应该害怕机器的思考方式越来越像人?你怕不怕?机器是会越来越像人么?《疑犯追踪》里被哈罗德制造出来的机器,因为与万物链接,有了自己的意志,可以思考(额,应该说计算能力超强),有了想保护的人,后来哈罗德也控制不住它,不得不动手杀了它。

未来的人类社会,可以由几种人的来源组成?我不知道现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在那时还存不存在,还会不会占有一席之地(但愿不是有了一席之地却是活的最没有光明的那一撮)?按照基因改造这个路数来,未来人类应该有一支如《黑色孤儿》中所讲述的,全凭设计者喜欢的基因特性而制造人类;应该还可以有一支,如《虚拟人》中所述,外形可以随意变换,记忆却只是你自己的,通过上传、下载,在不同的外形间切换…

说回基因改造,有人说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优生学。最早的优生学,为了淘汰一些基因,强制有特定基因的人绝育以减少基因存在的可能性,进而演变成了希特勒的种族屠杀;而后的优生学,不仅是限制不良基因,还开始部分选择基因了,随着代孕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合法化,精子、卵子、肚子分别来源于三个人(可能这三个人都不是将要出生的孩子社会意义上的父母,)胚胎在进入子宫前,已经经历了多轮筛选,以保证出生的孩子是其社会父母所希望的(那些没有被植入体内的胚胎,理论上也是一个生命,只不过,是那些运用基因选择的父母不想要的而已,那这些胚胎他们有没有生的权利?可不可以用做器官培养研究?它是不是一个人?这所涉及的道德伦理就像当初讨论堕胎法案该不该实行一样,反正我没理清);基因工程制造出的孩子,他们的属性全由父母决定还可以在前期剔除各种疾病风险(不会有安吉丽娜朱莉那样的顾虑),比如,一对聋哑父母觉得聋哑是一种好的基因表达而刻意制造出一个聋哑儿童,这种行为是否应该被谴责?父母是否应该对被自己制造出的孩子附有更多责任?对于环境,我们常常会呼吁保护基因多样性,对于本身就是基因载体的我们呢?为什么要自我扼杀?

现在我们目所能及的讨论,更多的只是利用基因技术治疗疾病,可一种技术能用在一个方面他就有了扩展的可能性,比如拓展一下,用于优化孩子身上的某些特征(如使其变的更加专注,更有运动能力等),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疾病的治疗方式,正如现在的家长通过别的手段为孩子做着同样的事,帮助他们更容易的获得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走上人生巅峰等等。我很喜欢《优秀的绵羊》这本书的观点,博雅教育。尤其在知识爆炸的现今社会,可以说学的所有具体解决问题的手段,很快就会过时,他还会限制你的思维,沉浸在过去的经验中,该拥有的是触类旁通和迁移能力,关注思维的训练。

基因生物这件事说到底,是道德的束缚,道德形成契约进而形成社会,所以,都是假象

这书我自己看完很矛盾,我所能接受的,只是相关技术用于医疗用途,不管是胚胎还是基因改造,涉及到道德伦理,我就只剩下满脑袋的纠结理不清(这是不是我没进阶到可以读哲学的原因?)。

咳咳,真是够随想的,写的真乱。对于我读的版本就一点想吐槽,怎么就不能把注释也翻译成中文呢!和哈佛公开课的《公正》配着看,想法大约会更加激烈。

自己忽悠自己了这么久,该回归下现实,看看现实的基因技术到什么程度了,下一本《上帝的手术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61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一片小树林》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读完《一片小树林》,我心里百感交集,思绪似乎飞到了书里那充满快乐的五里村。  这本书描绘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故事。阳光亲切的杨校长,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办好一所农…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350
  • 《亚洲:朝鲜(世界我知道)》读后感_1200字

    《亚洲:朝鲜(世界我知道)》读后感1200字 《亚洲:朝鲜》这本书,作者反映了朝鲜的风光与民俗。而我今天的笔下又反映朝鲜什么呢?只有你读了也就知道了。 前几天,我点开来自腾讯一段视…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83
  • 《生而自由》读后感500字

    这个学期我们就学过《野生的爱尔莎》这篇课文,而小爱尔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在放假期间我就迫不急待地让给我买了《生而自由》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十分感动。同时也由衷的希望要…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85
  • 两个母亲分苹果

    每个人刚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最早接受的也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育。可当人们逐渐长大后,有些人成为政客、商人、科学家、工程师;而有些人却沦落为流浪汉、吸毒者、变态狂、杀人犯……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116
  • 读《鹰和田鼠》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做《鹰和田鼠》,让我深受启发,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只雄鹰和一只雌鹰飞到一片森林里来,打算在这里度过一生。它们选了一棵高大的橡树,准备在树上筑巢,赶到之前…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01
  • 《师恩难忘》读后感300字

    上册的语文书中有一篇《师恩难忘》的课文,课文中说的是,田把学习的诗编成小故事,让作者终身难忘,也表达了作者对田的感激之情。 在生活中,我的数学老师汪老师,就像田老师这样无私的教导着…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1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