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本日记,一个小女孩从12岁写到14岁。这是一本日记,从千金变成笼中鸟。这是一本日记,从懵懂,希望,失望,到绝望。这是一本日记,最终定格在1944年8月1日,因为纳粹的盖世太保在3天后闯入了“这最后的自留地”。这是一本日记,她的主人叫安妮·弗兰克,她是犹太人,死于德国纳粹的集中营。
荷兰首都市中心,一个拥挤的“后屋”,八个绝望的犹太人生活在这里。他们不能出门,钉死了窗户,吃着罐头、褐色豆子、马铃薯和腐烂蔬菜,他们从一台收音机和几名荷兰亲信的口中了解政治。他们会被任何一次动静惊吓,犹如惊弓之鸟,他们从依赖彼此到憎恨彼此。一个“招人恨”的小女孩,以冷静的目光记录下了这一切,记录下了她对父亲由依恋到疏远,对母亲由憎恨到理解,对姐姐由嫉妒到关爱,对自己由责备到谅解……
她细腻的笔触写下了那一笔一划的心路历程,她的成长,她的眼界。她曾说,她活着,而且死后也要活着。她做到了。
日记永远的终止在了8月1日,我很难想象,她在集中营里看着姐姐死去,再自己慢慢死去的心境……可惜,日记不会再继续下去了,仿佛所有美好的一刻,都定格在了他们满心欢喜等待胜利的那一刻,殊不知告密者的电话,已经打到了盖世太保的手里……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从下午一直到深夜2点。看完之后,我再次搜索了那些有关二战与集中营的资料,竟然感到胸口堵得慌,想哭,或者想吐。这是前所未有的。我发觉有些思想在我脑海里已经有所转变——不要战争!即便我对于现在的国情也有诸多的不满,但感谢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而这一些,都是安妮教会我的。书,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它能让不同时空的人食指相触,让不同思想、不同背景的人思想碰撞,文化相融。而安妮用生命写出来的平凡中的不平凡,也是伟大中的极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