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催眠师(全集)》读后感_3500字

《邪恶催眠师(全集)》读后感3500字

很激动,很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书了。

第一,这本书解释了大部分人对催眠的误解,当然也包括我的。以前我觉得催眠有点恐怖,一旦被坏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感觉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无所不能。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因为这门技术本身不够好,而是因为催眠无法让你做你不愿意的事情。所以只要你心怀坦荡,心有正义,心存善念,自然不用害怕催眠会在潜意识里让你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再来就是书中提到的心桥理论,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对同一件事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当一个人彻底绝望时,催眠师只需让他看到这件事情好的一面,让他相信一切还有希望,他就会自己走出来。虽说被催眠者必须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才可以搭建心桥,但是每个人这一生,多多少少都会经历过一些因祸得福的事情,所以想要催眠并不难。这种理论也的确成功救治过很多患者,但它也存在隐患。如果心桥一旦被摧毁,那么后果将十分严重。对被催眠者而言,所搭建的心桥算是心底深处的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一旦崩塌,人的精神世界也跟着被摧毁,最终不是“重生”,就是“毁灭”,而只有“重生”才算是成功的治疗,但并不是每人都能走到这一步,一旦“毁灭”,一切都将荡然无存。所以书中才会说心桥理论并没有办法救治患者,因为催眠师并不能保证所搭建的心桥能一直存在。而“重生”和“毁灭”则是书中所提到的另外一种“爆破”理论,很明显,因为被催眠者只有这两种选择,所以这种理论比心桥理论更加危险。因此书中主要与支持这种理论的犯罪分子进行对抗。那如果我们这样想,心桥治疗法的另一个代名词不就是乐观吗?若是我们能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绝境逢生,相信祸福相依,相信否极泰来,那么又何须接受催眠,何须搭建心桥,更无须担心心桥被摧毁,我们可以自己让自己“重生”。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其实人生处处有哲理。

第二,书中内容很精彩,看过不少的推理小说,只有极少部分作者让我有激动的感觉。每个作者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有的书或许故事本身并不是特别出彩,但是作者能够轻易渲染出他所想呈现的诡异气氛,看完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但不会觉得惊讶。而有的书可能故事内容很精彩,但独独表达方面欠缺技巧,用平淡无奇的语言来描述最真实的事件,这样在人物感情和心理描写方面就不够细致,就好像纯粹在看一个犯罪故事,很难带动读者的情绪。另外有的书虽说是推理,但是推理逻辑不够缜密,细思就能发现很多漏洞,经不起推敲,这类书我就不多做评价了。在我看来,既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剧情发展,又能有心思缜密的逻辑推理,还能有独特细腻的人物描写,若是能再加入一些理所当然却又出人意料的细节,那就真算是一本好书了。其实这本书单单从心理描写方面并不算特别细腻,因为它内容并不多,毕竟这本书的侧重点在于推理,而不是犯罪心理分析,涉及的知识也大部分与催眠有关,但是还是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有些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其实都能与催眠扯上关系,而这些我也是看完后才发现,无法一一进行描述,只能说催眠不是魔法,而是有理有据。

第三,书中推理过程也不错。可谓是:高手对话,话里有话。高手过招,招招带刀。书中高手之间的对话内容很精彩,大抵也是因为智商高情商高吧。推理小说最能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所以它属于烧脑书籍。一位作家若是能把整个推理过程写得紧紧相连,环环相扣,那么他心思缜密的程度也可见一斑。而且,似乎每一位推理小说家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都会有那么几本用到了反推理。在我看来,推理固然厉害,但是反推理才是更精彩的地方。推理是由果得因,根据已有的证据来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相应的结果。而反推理则是由因得果,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运用已有的证据得出现有的结果,还能根据这些证据想到潜在的尚未被发现的可能情况,而反推理则需为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找到证据,再从前往后推。这种推理才更考验人的思维,因为人向来有定向思维,但定向思维对反推理而言并不是每次都有利,有时候恰恰相反,要想获得事情的真相,必须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发散思维,另辟蹊径,想到多种可能性,而这才是我觉得了不起的地方。生活中也是一样,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有时候换个方向思考,不要墨守陈规,也许你就会豁然开朗。

第四,剧透一下,在这本书三部曲中,第一部让人觉得震撼,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再适合不过了,不管是人物的对话,还是伏笔的埋写,亦或是剧情的发展,都出乎人的意料。另外,作者真是字斟字酌,一句“我希望所有活着的人都幸福”,谁能想到在罪犯心中,它的潜台词是所有不幸福的人都死去呢?在推理时循着罗飞的思路,答案呼之欲出,而罗飞对细节的观察更是细致入微,这似乎是每个神探都具有的共性,关键在于作者如何表达能让你印象深刻。而第二部所涉及的人性就值得人们深思了。有的人样貌丑陋,但心性却十分善良,而有的人却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残疾人,有身体缺陷并不是他们的错,但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却是我们的错。不管是位于社会阶层的哪一种人,每个人都有尊重别人的义务,尊重是相互的。但最后找到真正的凶手时,别说我们这种普通人,就连执法如令的罗飞都不忍公开,也许正如他所说,涂小猫并没有背叛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抛弃了他。其实推理小说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性,也有很多本书揭露社会的阴暗和人性的罪恶,这也是大部分人所关注的。坏人不一定都在坐牢,坐牢的也不一定都是坏人。当罪犯从监狱出来后,再次实施犯罪或报复,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犯罪,每一次都是在伤害已经造成的情况下再对犯人进行惩罚,那我们不禁就会想,那些受害者或受害者的亲属该怎么办呢?所以有一些人就会打着法律无法惩治罪犯的名号来对那些坏人进行惩罚,自称伸张正义,为社会消除隐患,做一些大部分人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情。然而对于这种现象,人们似乎又在一边口头批判,一边心中赞叹。有很多书都对这种矛盾心理进行过详细的描写,但是最后都是警察成功逮捕罪犯,因为没有人能剥夺其他人生存的权力,而他们这种做法在形式上和那些罪犯又有什么区别呢?但其实我们能这么说只是因为我们不懂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不懂他们的切身感受,不懂他们眼中的世界。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世界善待他们,那又如何会有悲剧发生?所以大部分人对这种情况应该是抱着能理解但是又不完全赞同的看法吧。至于我的看法,五味杂陈,无法描述。最后是第三部,这本书的感受我只有四个字——无法形容。有些看起来像善意的举动,但它又不算完全正确,而有些看起来是恶意的行为,实际上却是最伟大的付出。看完第三本后,我的心中全是叹息,虽说书里的故事是写出来的,但是我也不能否认书中人物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理智上告诉我这是不对的,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我却不能说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毕竟谁都不能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去批判别人,那是道德绑架。而第三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书中的罪犯都情有可原,但是死者却并不是全部死有余辜。杀人的并非全是坏人,救人的也未必都是好人。只能说有因必有果,一环连一环。我们能做好的,想做好的以及应该做好的事情,无非就是一个“我”字罢了。

之前看过周浩晖的《凶画》,也挺好看,包括短篇故事都还不错,当时感觉和蔡骏的风格相差挺大,不过也是,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并不影响书中的内容,好看的书依旧好看。只不过二者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周浩晖的书,但是我没想到的是这本《邪恶催眠师》会和《凶画》的写作文笔和表达技巧会相差那么大。难道是因为罗飞那时候还年轻,资历没现在老?经验没现在丰富?不过我想应该是作者越写越好了吧,这种从第一季看到最后一季,然后能让我感觉写作水平也越来越好的作者,周浩晖也不是第一个,但是我想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听说这本书是《死亡通知单》系列的前传,我想以后有时间了可要好好补一下。第一次写这么长的书评,每次一看到好书,自己心有所悟,不写下来又觉得不舒服,但是有的好书我也不会写书评,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法写,当看到那种书的时候,我的感受已经不是文字能描述的,那就一直记在心里好了。不过这次我貌似把看过的推理小说写了一小部分的总结,也是自己把自己醉死了。但是,兴许日后见了这些评论,还能再掀起心中波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62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永远热爱生活 不断追求光明

    永远热爱生活 不断追求光明 ――《骆驼祥子》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骆驼祥子》,它是老舍写的,是一本长篇白话文小说。老舍的原名是舒庆春,他被誉为“语言大师”,也是新中国第…

    读后感 2022年5月31日
    164
  • 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指导(完整绝密版)收藏吧!

    之前很多家长问可不可以给份清晰的资料打印给孩子; 点击头像关注,并私信回复:资料,即可获得清晰版资料; 有用就转发给更多人,收藏起来,给个好评或者赞。只想帮助到更多的学生家长

    读后感 2020年2月10日
    1.2K
  • 《少年的凝视》读后感400字

    前段时间读了《少年的凝视》这本书,感触颇深,恍然明白,原来一幅幅简简单单的摄影作品不仅是一门艺术,还能表达出种种情感,有落叶纷飞的孤寂,有背负者蹒跚步伐的沉重,也有征服时的勇气与决…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187
  • 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作文400字――《笑死你决不偿命》

    书带给我了许多乐趣,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笑死你决不偿命》。 这本书里有许多笑话,有的让我笑得停不下来,有的让我笑得肚子疼,有的让我笑的前仰后合。有时候…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62
  • 贾平凹《高兴》读后感1000字

    贾平凹《高兴》读后感1000字: 据说这是贾平凹写得最艰苦的一部小说,酝酿五年,历时三年,五易其稿,用手抄写100多万字,手指严重变形。 但辛苦归辛苦,很多人并不买他的帐,有人就说…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5
  •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500字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500字: 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下来张爱玲的作品。初次翻开这本书,前面讲述着曼桢和世钧相识到恋爱的过程,叙述得平平淡淡却又情真意切。 刚开始惊讶于…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