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间: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增订版)》读后感900字
好书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能好好的呼吸,说易不易,说难不难。
静坐观呼吸,可以减压、内省、益智、养生。通过“抱元守一”、“意守丹田”或“化万念为一念”,让人快速进入“虚静”状态,让身心回归到最健康最自然最松静的状态,心如流水,超脱自在。通过静坐可以将身心放下,领悟"不执著"的无我无他,进步反而越大。通过静坐以澄心见性,使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而后气和,气和而后血道通畅,从而精气内充,正气强盛。
行站坐卧,贵在正身挺腰,养生、养气主要有三调:调身(形体)、调心(意识)、调息(呼吸)。呼吸好了,形体、意识也会跟着变好。
对于开始学习静坐、太极、瑜伽的人士,书中有很多很容易懂又很实用有效的道理和方法,比如,有些人调息打坐往往难去杂念,感到难静下来,书中会告诉你,主要是因为身不正故窍没有开,窍不开就静不下来。
再比如打太极拳,必须鼻尖和肚脐在一条垂直线上,不然,气就断了。
又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双盘腿,一盘就疼,其实盘不上去不怪腿,问题在腰上,在脊柱上,脊柱没松开,双盘就上不去。
还有,关于气功,书中说,道是由静中得,用一个字说明什么是气功,那么就是这个“静”字,不过静不是不动,而是意静、气动、一心不乱。
书中说,有练功经验的人,往往发现自己每次练功体会都不一样,都是一次艺术品的创作,又是一次艺术品的享受。入门易,入化难,功夫要精进,除坚持不懈外,还要靠灵感和悟性。
入门易,入化难--诚然。
不能辨法,可以辨师--名师出高徒;不怕起步晚,只要起点高。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书中还说到,关于生命科学,以及我国的易经、数术学、预测学和通灵学等,都有其科学研究的价值,属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希望受到国家重视,纳入正轨学术研究。
关于物理学,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著名科学家朱清时于2006年12月在香港讲学解释霍金讲课内容,说明现代科学竟与佛学暗合也与道学一致,很能启发人们的醒悟,他讲学的标题是--《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观点是:
“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看来在此,可以慢慢去理解现在最时髦的量子力学。
这本书信息之大,从我的笔记中可以窥见一斑。
转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