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后感800字
前后花了两个月读完了这本书,软件记录时长31小时,总共做了214条笔记,基本上知悉了这本书的思想。
这本书的内涵真的很丰富,读之前听人说国富论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起源,这句话只对了一半。
诚然,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引入了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全书的宗旨仍然是讲国家财富,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来概括未免失之偏颇。
亚当斯密在此书中从劳动开始谈起,接着是分工、商品、货币、资本、产业、进出口,再到最后的税收。摆出各种数据,并以严密的逻辑论证,将一个个结论娓娓道来,令读者对国家财富形成了一个全年而深刻的印象。
列举两个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观点吧。
- 1.劳动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原因。
- 2.国家财富的本质是生产力,而不是货币。
初看到时,真有一种世界观被革新的感觉,忍不住心里呐喊,看这本书真是值了。
确实如此,我认为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书中精华良多,而最大的弊端还是这本书成书年代太早了。
从阅读难度上说,这本书写于18世纪的英国,其年代和国家背景都是我们中国读者不熟悉的,再加上翻译,又增加了点难度。
书中亚当举了很多当时英国内外的例子,要完全理解是要费点神的,特别是贵金属货币套利那块,例子我实在理解不了,就跳读了,只理解了意思。
所以对于翻译版本的选择,或许可以选择精翻版的,但是这种原味翻译的又保留了原来的意思,不容易出偏差,孰优孰劣,自己选择吧。
除了阅读之外,国富论也有一些硬伤。
对待任何书籍都要批判地看,大师著作亦然。
在两百年后的现代国家中,还有其科技水平以及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也对国家财富影响巨大。
这种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贯穿全书。
- 1.当时科技还没有如此巨大的作用。
- 2.资本主义世界也处于国家干预主义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变中,本书忽略了国家干预的作用。
- 3.斯密也没有预料到国际市场最终会饱和,他只强调了供给的作用。
带着辩证的思想看,就能正确领略这本书的精神。
当然,总体而言,瑕不掩瑜,想完善世界观的,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