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1000字
1566这个年份,发生了一些比较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一个神奇的人物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然后上疏痛斥当朝皇帝,而这个皇帝也是个神奇的人物,一个二三十年不上朝却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前者叫海瑞,后者就是嘉靖帝。这个年份的结局是海瑞被徐阶从嘉靖帝的刀口下救下,而嘉靖帝结束了四十五年的皇帝命。
嘉靖帝朱厚熜和海瑞这两个人几乎没什么共同点,但他们都是那个朝代的照妖镜。一个站在权利的食物链顶端,一个立于正义的金字塔之巅。
嘉靖皇帝,十五岁登基,作为武宗帝的堂弟,由于武宗帝无子嗣而被遴选出来的少年天子,一开始的表现客观来说是可圈可点的。从藩邸进京继位时的礼仪之争,那胆气令我想起这个年纪的康熙是如何灭掉了当时权倾天下的鳌拜。继位初期推行的政策更是留下了史称“中兴时期”的美誉。嘉靖二十年,这位极其聪明善谋的皇帝差点死在宫女手中,这个年份可以视为分水岭。如果他真的被杀历史便会留下他的一片赞誉,而他活下来却使历史的画风忽然一转,从此不肯入大内,一心修玄,不理朝政,更是让严蒿父子这对旷世奸臣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严蒿要倒是历史大潮,但若不是徐阶带着高拱、张居正等人奋力反严,明朝还能延续几年真是不可知。本书就是写嘉靖四十年到四十五年间的事,重点是嘉靖四十年到四十一年倒严事件。这个不上朝不理朝政的嘉靖帝,却什么事也瞒不过他眼睛,他清楚地知道谁在奉承他谁对他忠心谁有小心思,他驭人的手段也很高,然而他却把自己的这些天赋用来让自己享受,要所有人都臣服于他,一意奉迎他的私欲。面对这样的皇帝,每个人的处事态度、方法就体现出了个人的道德良知水平。
而海瑞这个人,有一些历史学家不太喜欢他。为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不喜欢他。性格刚正不阿,行事光明磊落,绝不逢迎。不管是上疏骂皇帝还是杀掉救命恩人徐阶的儿子,在一个政治不清明的国家,用“国之利器”来评价他确实不为过。敢讲天下之不敢讲,行天下之不敢行,而且不是为了留一清名,而是发自内心认为必须如此做才是对的,我就问,古今中外有几人?!他这面照妖镜就相当于一把标尺,其他人的表现与他一比较,短个几尺几寸一目了然。
浩瀚历史,千秋人物屈指可数。只要天下无贼的理想社会一天没实现,我们就需要海瑞这样的心气——我们心中绝不跪地求饶的倔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