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箭》读后感1300字
时间如何度量?
远古时代的时间度量:只有我们中国人古代的祖先们会度量时间,这时候是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古代的历法,后来演化成农历。于是,人们才知道多久是一年,多久是一个月,一天分为12个时辰。其他国家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古代历法,没有历法就是没有时间概念,没有时间概念的外国人就都是在混日子。
这样度量时间,可以称为星球钟摆,因为这是基于星球规律地往返运动来计量时间,这样的计量时间误差较大。误差有多大?看看我们现在的农历闰月就知道了,不过,那时候能研究出这个,我们的祖先已经超级超级厉害了。
近代的时间度量:机械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间计量精度。这样度量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机械钟摆,容易理解,它是基于钟摆规律地往复运动来计量时间的。然而,这样的计量精度仍然不高,每天的误差在20秒左右。
物理时代时间度量:以石英表为代表,我们可以称之为物理钟摆,原因在于它是基于石英晶体规律震动的(也可理解为往复摆动)。石英表的计量误差在每月10秒左右。
分子时代时间度量:以氨分子钟为例,3个氢原子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氮原子在这个正三角形平面之上和之下来回地规律跳动(也可理解成往复摆动)。分子钟每天的计量误差在万分之一秒级别。目前,我们地球人的授时精度就是这个精度。
氨分子钟
由此,可以推断,时间计量所依据的载体越微观,则其精度越高。星球转动的时间精度最低,机械钟摆的时间精度高些,石英震动的时间精度更高,原子震荡的时间精度更高。然而,这些远远没有到头。这些还只是在谈绝对时间,其实时间都是相对的,根本没有绝对时间。
啥是相对时间?
在牛顿定律时代,绝对时间的计量精度更高就是王道;
然而,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时代,我们发现不同空间位置的时间并不相同。质量引力大的空间位置的时间更慢,质量引力小的空间位置的时间更快,比如卫星上的时间因为引力小就比地球表面的时间快,而黑洞事件视界里的时间因为引力巨大而慢到了停止。
速度更快的物体的时间更慢,速度更慢的物体的时间更快,通俗地可以理解成多坐飞机会延缓衰老,当然如果希望延缓衰老的程度能够明显些,还是建议你坐宇宙飞船,毕竟飞机那点速度产生的时间变慢效果实在有限地可怜。
时间的本质可以通俗地理解成事物变化的速度。对其进行表征的载体越微观,计量的时间精度越高,而且这种事物变化速度(即时间),不是绝对统一的,而是根据不同空间位置而不同。那么,时间的单向性又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是单向的?
我们体会到的时间单向性,其实本质是无序度(熵值)增加方向,比如,覆水难收体现的就是无序度(熵值)增加方向,破镜难圆体现的就是无序度(熵值)增加方向,人生下来就在持续变老难逃死亡、没人能够返老还童体现的就是无序度(熵值)增加方向,这在物理学中可以抽象为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也可以理解成,总体上说事情总是往更糟的方向发展,即墨菲定律。总之,我们感觉时间的单向性,本质是因为周围环境无序度(熵值)增加的单向性。
为啥周遭无序度(熵值)增加是单向的?我专门整理一篇文章近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