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贝斯的丽莎(毛姆作品)》读后感900字
兰贝斯的丽莎
这本书是因为作者而翻看的一本,毛姆的书籍陆陆续续看过一些,被他的思想深深吸引,于是翻找了他的许多书,间歇性的来看。
很喜欢这本书序言部分的观点,它让我端正了自己看这本书的态度。一个作家的成长是不同的,有人长着长着便枯萎了,有人曾经盛极一时,然后渐渐失去生机活力,有人在坚持不停地成长,终于大大小小硕果累累。对于面对茫茫书海的渺小我们而言,一个知名的作者,一本名扬在外的代表作品,估计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啊,一棵树无论大小,总有它的骄傲的树梢屹立天空,一个人也总能从众多作品中,挑出一本打尖的书来代表作者这个人。所以当我们津津有味的啃完名品,再去品尝其他书籍,总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对他的印象便不自觉的渐渐在我们心中跌落。这种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当我们弄不清所有的关联的时候,还是不要轻易的评价论断,我们认可了作者的成就,却想要否定他的成长。每一个作者都有众多作品铺就的成长之路,一举成名的作者少之又少,都是兜兜转转从文字拼凑的世界渐渐攀登的。
这本书是作者初期的作品,我想看的不是他有多么深邃的思想,或是多么深刻的描绘,我在寻找那些经典著作中曾经令我动容欣喜的思想源泉。这本书的确没有带给我惊喜,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作者曾经的稚嫩,或者说是成长之路的他。
我对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虽然我不是什么作者,更没有什么作品,但写作的坚持已有年头,零零散散也积攒了不少文字的痕迹。有时翻看从前的文章,也有那种想要深深鄙视的感觉,幼稚可笑,让人有忍不住想要改写、删除的冲动。但我知道,一方面来说,妄图修改曾经没有意义,有这时间我大可以去写现在的文字,一方面来说,那是曾经真实的自己,属于那个时期的自己,那里有我今天的影子,这是不可否认的。或许他们被冷落一旁,没有人欣赏,但这是我的一部分,是我一路走来的道路,会有人因为我这个人而有兴趣通过他们了解我,了解一个人不应该是他口中的自己,而应该是曾经字里行间中的那个,那里没有记忆修饰过的痕迹。
而我,就这样,因为喜欢他的作品而想要了解他,于是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寻找那个年轻还不成熟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