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的帝王:曹操》读后感900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历史的这一页被厚厚的尘土掩盖,历来不被人重视。这一年,一个人的去世和另一个人的出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先说第一个人。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要说的第一个人就是郭嘉郭奉孝。
郭嘉身体不好,虽然称不上体弱多病,也是药物不离身。
北征乌桓途中,可能是水土不服,也可能是别的原因,郭嘉染上了重病。从柳城回来后,他的病越来越严重。
曹操对此表示密切关注,天天去看望慰问郭嘉同志,很是关心。
但是郭嘉终究没能挺过去,于建安十二年经抢救无效后病亡,年仅三十八。
三十八,对一个男人来说,正值当打之年,可惜郭嘉的路在这一年走到了尽头。
天妒英才!
郭嘉一共跟曹操干了十一年。
这十一年中,没当曹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是郭嘉坚定他的信心,使他做出最后的决定。
郭嘉一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拥有敏锐的眼光,惊人的判断力,能准确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曹操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曹操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他用短短十一年证明自己是当时的天下第一谋士。
人生得一知己难矣!
曹操从没有把郭嘉看作是自己的部下,而是当做自己的知己,出则同车坐则同席。
曹操对这位知己一向是言听计从,正是在郭嘉的帮助下,曹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在曹操的谋臣中,郭嘉是最年轻的。曹操原本打算把身后事托付给郭嘉,就像后来的刘备托孤给诸葛亮。
可惜,郭嘉早逝,没能等到那一天。
斯人已去,世间再无第二个郭奉孝!
后来赤壁战败,曹操伤心地感慨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呜呼哀哉!
孔明出道
终于出场了!
我要说的第二个人,正是诸葛孔明。
定居荆州后,孔明先生就一直呆在乡下(南阳隆中)田间地头抓生产,自给自足。干活起劲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吼上两嗓子来几句《梁父吟》
他的偶像是管仲和乐毅,两人都是治国的奇才(本人认为乐毅更适合做相而不是将),孔明常常自比这两个人,并以他们为榜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最后终于达到了管仲乐毅的高度。
孔明这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