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的旅行》读后感1000字
本应该给五星,但说实在的,翻译有问题,很多地方没能理解,就扣掉一星吧。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但内容却很让人兴奋。一直以来各类科普书都在相对论啊量子力学啊这些一百年前的理论里翻来覆去,最多多说些七十年代的东西(标准模型、早期弦论)。这本书前半部分也说了这些,但后半部分则说了八九十年代以及两千年初的研究状态,相当前沿了。
物理学自从相对论量子论开始,接着出现的是量子场论也就是量子化的电磁学,然后是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两者结合成标准模型)。再然后开始没头绪了,因为实验跟不上了。弦论刚出现时并没什么耀眼的,一度还很混乱。但两次弦论革命理清了头绪,八十年代起成为了最有希望的统一论候选者。期间还有对黑洞的各种理论研究,对统一论的需求非常高。一般,科普书说到这里也就差不多到顶了。但兰道尔的这本书继续说下去了。
九十年代,超引力理论(也就是M理论)成为了很多人研究的对象。这个理论引入的额外维度引起了作者的探索欲。然后在九十年代末作者写了论文交代了研究成果,是关于五维双膜宇宙模型的一些结论。因为能解释标准模型没得解释的等级问题而出名,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作者再在零一零二年写了新的论文,是关于五维单膜的(把另一个膜放到无限远去了),呈现的结果更进一步。现在世界上的弦论专家们大部分都在研究额外维度问题,并期待在强子对撞实验中获得证据。
作者特别提出的是,在那么多不可思议的结论中,她认为最不可思议的是对偶性。弦论第二次革命就是威腾发现了对偶性,那些混乱的早期多个弦论理论其实是相互对偶的,也就是等效的,相同的。弦论自此成为“一”种理论。在粒子物理中更是存在对偶性,把原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对偶成能解决的问题。作者的研究里也用到了对偶,把高能级问题与低能级对偶起来,指出等级问题就是这种对偶的体现,让其他专家眼睛一亮,原来还可以这么玩。等级问题老大难了,有这么个新思路,那就有意思了。
当然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还没实验结果的支持或者反对。但理论物理学进入到了这种远超我们日常的地步,实在是令人震惊。相对论算是颠覆性的,但仍然属于经典物理。量子力学连经典都算不上,但仍然拥有各种直观或者接近于日常体验的概念。而现在各种额外维度理论,简直就是科幻。可怕就在于,这种“科幻”有无比坚实的数学,一般人还懂不了。
希望更多介绍这种真正前沿的科普书问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