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学: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读后感1000字
博弈心理学
这本书用了很多案例,从生活中的情景到心理学上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也非常的通俗好读,也算比较有趣的一本书
魔鬼来到人间,把一个人抓进了地狱,让他饱受折磨,当魔鬼允许他回到人间,偶尔过上一点儿人间的“好日子”,他便会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到了天堂。而那位曾经将他抓进地狱的魔鬼,仿佛是解救他的天使。
厚黑学的处世之道,未必要损人而利己,但起码的底线,却是不损己,面对别人过分的要求,要勇于拒绝,有底线有原则不但不会让人反感,反而会赢的别人的尊重和敬佩,并且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不需要再去找理由拒绝同类的过分请求,思之慎之记之。
1.好人我们都喜欢,但一旦你被别人当做“老好人”,那么你的付出就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了。因为,老好人往往给人一种懦弱,没主见的印象。总是表现得很无私,面对别人的种种请求,不管能不能做到,都会硬着头皮允诺,甚至有时候还会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他人。
2.“雪中送炭”式的帮助才会让人铭记一生,但如果你随时都会帮助你身边的人做各种事情,那你很有可能会被别人当作傻瓜,或者廉价的劳动力。
3.老好人的处世原则是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能拒绝别人,但是这样做,却不会被人真正铭记。作为老好人,之所以对他人的要求不愿意轻易地拒绝,是担心因为拒绝而使得别人难堪,无法保持友好的关系。然而,一味地隐忍却不会让对方高看你,相反,还很有可能会越来越瞧不起你。
4.心理学上,把这种建立在别人评价上的安全感称为“取悦症”。“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取悦者会执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并且认定别人也是这么看的。为了始终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现出愤怒和不悦,不管这样的情感表露多么正当。而且,你会避免批评别人,以免被别人批评。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冲突避免”,你会把对抗和愤怒看做危险的情感体验。
取悦症有三种类型∶认知型(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并作为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依据),习惯型(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情感逃避型(从别人的赞许中获得安全感和存在感)
5.操纵者的类型:热心型,魅力型,友善型,专制型,权威型,无辜型
6.最有效的控制工具:欲望和恐惧,权威与负罪感;趁虚而入的时机:孤独和无助,疲惫与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