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读后感1100字
一句话总结:弱者如果找对跑道弱点也是优点,就能实现逆转。
阅读类型:行为经济学书籍
阅读评价:五星
关于本书和作者?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一个怪才,被《快公司》杂志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他的作品还有《异类》和《眨眼之间》,都创造了书市的神话。会从故事中抽丝剥茧,将很多个学科的知识交叉的说明,引出结论。
《逆转》,这本书谈的是强者和弱者的辩证法,强者有弱点,弱者有长处,过犹不及,草根逆袭。草根想逆袭,找对逆转点,就能成功。
你以为的弱只是你以为的弱,但其实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哈哈,这是一个励志故事分析集。
本书的联系:
《引爆点》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一秒钟点燃流行引火线
《异类》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成功者都是奇葩
本书概念:
倒U曲线:图片暂无,想象一个倒的U字
我们身处在一个倒U型的世界中,一个事情到了倒U的顶点,那么就是会是一个下滑的趋势。过犹不及,效率的最大化实现,就是你得让你在倒U的左边成长。
这本书写了什么?(9个人物故事谈逆转)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书都是这样,感觉像是案例集一样,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说的有道理。但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会辩证的看强弱,强弱之间要学会切换跑道。比如追女生,1个高富帅和1个矮矬穷,看似矮矬穷简直输定了,那么切换跑道,去比较追女生的用心值和幽默值,这样可以吗?可以呀。但如果你自己选择了放弃,那么一切方法论都是空谈。
核心观点:
1.优势和劣势是相互转化的,你的不利条件也会成为你的有利条件。
2.要想打败实力悬殊的敌人,决不能按套路出牌,必须使用非常规手段。
3.从长期来看,占优势的一定会败给处于劣势的,大公司一定会被小公司颠覆。
这里面有9个案例
1.一群不懂打篮球能力不行的篮球队怎么打赢比赛?——靠改变进攻方式
2.一个人数少的班级怎么成绩还不好了呢?——因为学习成绩跟人数之间存在倒U曲线
3.去了好大学为什么还变得平庸了呢?——因为好的大学,会让你显得平庸了,因为尖子生更多。
4.一个阅读障碍的患者怎么还找了华尔街投行的工作?——因为阅读障碍使人更专注,更不怕挫折
5.一个孤儿为什么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去当出头鸟?——因为失败过很多次不怕再失败
6.为什么沃克推进了黑人平等运动的发展?——因为你只能利用你得到的一切
7.为什么要天主教徒反抗英军?——因为临界点抵达,矛盾爆发而反抗
8.为什么三振出局法案不是我们预期设想的样子?——因为临界点抵达,效果变得更糟
9.为什么勒尚邦要收留犹太人?——因为临界点抵达,无所畏惧
大概总结了一下这9个案例,每一个都很值得思考。还推荐一本书,大公司为什么战胜不了小公司,都在《创新者的窘境》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你成为大公司,欲戴王冠,必承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