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1300字
作为后辈,作为一个仅有些许历史知识和语言基础的学生,我没有资格评价秋雨老师的书籍,那么就仅写下自己的一点读后感,作为来日的回忆吧。
我应该是不爱看这种记述历史文化类的书籍的,最初吸引我的也不过是书名罢了。但是在看完牌坊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这本书我是无论如何都弃不下了,点破的是牌坊匠的“为贞洁女子著牌坊”,未点破的是不得已的小姐换了一种身份又回到这片土地上教书育人,我却在感叹“人人都道富贵天家,却不知天家之女只羡凡人女子可与情郎相伴”。从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够逃脱这一宿命。
最心痛的是莫高窟,作者分明没有斥责谁的过错,只是痛惜那珍藏的无价之宝被盗取,我却觉得自己热血沸腾,若我辈之人无能力守住剩余的文化遗产,那才是对前辈最大的不尊敬,也必会受到良心的拷问。不禁想起来数年前,曾游玩于三亚蜈支洲岛,本也就是旅行度假,因为上岛不容易,为求方便报了团。路上种种已记不大清楚,唯独一件事,永远不会忘。导游曾说,南海之上大大小小岛屿几百甚至上千,而中国所占仅几十,而拥有了岛屿的占领权,才拥有这片岛屿周边海域的开采权。在这一点上,中国话语权非常小。今日之中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但仍有如菲律宾、印度之类频频挑衅,想必以后这样的挑衅也在所难免,但我辈中国人万不可再蝇营狗苟,忍气吞声了。
最想说的是抱愧山西,作为一个90后的山西人,我不曾见过当年晋商的“雄霸之气”,我见到的只有永远灰色的天,落后的教育资源,高层的官商勾结和山西人的满腹委屈。永远灰色的天,是的,山西是全国的产煤大省,供应了京津冀、长三角等等地区的煤炭,但是从没有人关注过这里的空气污染指数,不知道孝义的焚烧煤灰,不知道临汾的二氧化硫长期超标,甚至不知道太原的冬天,几乎没有达优的空气指标,没有人关心这里的煤炭挖完了,人们怎么生存下去,甚至没有人关心这里的百姓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恶劣天气中艰难度日。落后的教育资源,因为经济落后,大多数山西孩子最终不愿意再回到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上,这就导致山西连年的人才缺失,又因为人才缺失,下一辈人的教育也成了问题,也因为人才缺失,经济更加落后。批判山西人民不自立更生的话语实在偏颇,只是少了中央政策的支持,少了国家给予的保障,山西如何能与港口城市相较?高层的官商勾结,这件事虽然全国都有,但是山西的数据巨大,牵涉人员众多,涉及面之广也实属罕见。习总书记刚上任时的惩治贪腐,山西出现了垮塌式腐败,各市一二把手包括省级各部一二把手几乎全部被捕。我是体制之外的人,不知道体制内的那些事。但是就我所知的某高校学生辅导员以学生贫困给予其奖助学金之名行学生帮其干活、其本人整日玩牌之实应该不是个例。最后,山西人的满腹委屈,中部五省崛起没有山西,华北人才战略没有山西,西北高校林立,国家给予重大支持和补助,仍然没有山西。放眼中国,一个大省没有一个985高校,只有一个211高校的省份恐怕也不多,最重要的是民国的山西大学堂可是中国仅有的三所大学堂之一,包括今天的部分北大、人大,整个的太原理工都是从这里分出去的,而山西大学却是一个非985、211高校,可笑可笑!
最后感叹作者文笔之尖锐,用词之奢华,态度之淡然,无愧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