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乔布斯》读后感2800字
自恋症和自闭症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很多、甚至过半顶尖的产品经理、影视制作人、艺术家有自闭或自恋症。他们对部分或小细节有强烈兴趣,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背后细微的迹象上。
自恋症者可以完全不顾及和忽视他人的感受而内心毫无压力,使其能够执着于对事物的完美想象,免于因人际压力而放松细节要求。而自闭症患者则因过于害怕人际压力,而移情于客观世界,往往能比常人更加专著于某一事物的学习研究。
对朋友而言,乔布斯之类自恋症者往往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习惯于极度贬低朋友对他的付出与牺牲,夸大自己的贡献;喜欢欺压下级和伙伴,如果对方委曲求全,则变本加厉、得寸进尺、直至将对方压垮,轻易得逞后却又对对方轻视、蔑视,正如狼将所捕食到的兔子视为最不值得尊重的老弱病残。如果身边有这类自恋症亲友,一是所有往来尽量不要涉及金钱和劳务,纯扯淡;二是不要指望对方守信、感恩、记人情,为其付出的直接当成损失,合作时要预先尽可能清晰的说清价钱并想好对方违约时的应对之道;三是随时准备撕破脸面,对不合理要求敢于针锋相对,并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其提出过火要求。而自闭症者中往往既有冷血者,也多死士。
自恋症者与自闭者均有明显的社交困难,一个是因为几乎完全不顾及他人,尽全力多吃多占而让朋友压恶;另一个则是因为过份看重他人的反馈,害怕拒绝,害怕冷眼,最终只好自我禁锢。
“肆无忌惮地提要求”确实效力奇大,但是,敢于运用这一策略的人却也不多。因为这样的方式对提要求者的心理强悍程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个人必须能够轻松自如地做到“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在乎伤害任何一个人,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
“自恋人格障碍”的精神病学手册。这本书让她惊呆了。书中列出了“自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为常人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6.有很强的嫉妒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9.缺乏同情心。 乔布斯是9条全部高度吻合。莱德斯也由此从对乔布斯的迷恋中清醒过来,“期待他变得更友善或别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也许就像期待一个盲人可以看见世界一样”。莱德斯觉得自己受不了他的不仁慈,她不想伤害他,但她也不想站在一边看着他伤害别人。
雅达利公司想要开发一款新游戏,让玩家用弹子球来击毁一堵砖墙。公司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乔布斯,而且工期只有短短的4天。颇有些“滥竽充数”的乔布斯知道自己无法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因为他手中有一张名叫“沃兹尼亚克”的王牌。 乔布斯的爽快应承,实属“无知者无畏”。当他找来沃兹尼亚克,轻描淡写地说明了这项任务后,沃兹尼亚克一下子急了眼。设计游戏机需要将大量的芯片、电线一一连接起来,还要进行测试,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但是,乔布斯还是很轻松地“说服”了沃兹尼亚克。两个人关在屋子里四天四夜,不眠不休,天才的沃兹尼亚克竟然真的在4天时间里开发成功,而且仅仅用了45块芯片,比先前的游戏机整整节省了50块芯片。乔布斯所做的工作就是给沃兹尼亚克打下手,再弄点面包饮料之类的。 这一成功给乔布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首先,他对沃兹尼亚克惊人的技术天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深的信任。其次,他第一次领会到了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优秀的工程师的潜力是无限的。日后他在技术开发上采取的不讲道理的强势态度实是肇因于此。 没错,只要你敢提出要求,只要你能提出要求,一切都能如期实现! 乔布斯对沃兹尼亚克说:“这个项目的酬金是600美元。我们两个平分吧。” 沃兹尼亚克本来就不是为了钱来参与这个项目的。当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如期完成后,他就已经深感满足了。所以,尽管他是绝对主力,乔布斯只是打打下手而已,他对平分报酬也没有丝毫意见。但是,沃兹尼亚克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竟然在这件事情上欺骗了他。 原来,雅达利公司给乔布斯的真实酬金是1000美元。他事先隐瞒了400美元。这样,功劳最大的沃兹尼亚克只拿到了300美元,而乔布斯在平分的幌子下却拿走了700美元。 乔布斯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是他具备狡诈的卑劣个性吗?还是他认定沃兹尼亚克老实可欺? 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古斯于1982年设计的“最后通牒实验”有助于我们揭开谜底。 两名参加实验的人员,其中一名被给予10美元,并被赋予以任意比例分配这笔钱给参加实验的另一名人员的权力,剩下的钱就归自己所有。当然,拥有分配权的人也可以不给对方一分钱。但是,对方也有否决权,如果对方拒绝这个分配方案的话,那么,两个人就什么也得不到。 这个实验之所以被称为“最后通牒实验”,是因为双方不允许沟通,只有一次机会。拥有分配权的人第一次提出的分配方案就是最终方案。 实验的结果是,拥有分配权的人平均愿意付出略高于30%的钱。 有意思的是,乔布斯内心真实的想法正好是给沃兹尼亚克30%的钱。 请记住30%这个神奇的比例,在很多事关利益分配的场合,它都会若隐若现地体现在拥有分配权的人的脑海里。 关于这一事件,还另有一个补充版本。雅达利公司在基本报酬之外还提供了节省芯片奖。新设计的游戏机每节省一个芯片,就额外奖励100美元。沃兹尼亚克的设计比先前少用了50个芯片,这样,乔布斯就额外拿到了一笔5000美元的巨款。显然,他丝毫没有对沃兹尼亚克提起这笔钱,而是一个人独吞了。 乔布斯的这个心理则可以用“最后通牒实验”的升级版——“独裁者实验”来加以解释。独裁者实验与最后通牒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的另一方不具有拒绝权,独裁者无论提出什么样的分配方案,都可以照此实施。 不出所料的是,绝大多数的独裁者都做出了给予对方0美元的决定。这也恰好与乔布斯的实际行为非常吻合。他确实独吞了额外的5 000美元。乔布斯所处的位置,正是一个标准的独裁者。在乔布斯的心目中,芯片节省奖是基本报酬之外的,沃兹尼亚克已经从基本报酬中得到回报了,就无须再参与分配了。 这一事件暴露了乔布斯在金钱方面的吝啬、自私,也暴露出了他性格中的阴暗面。也许从小捉襟见肘过日子的人,对金钱的渴望与重视,确实要胜过从小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或许,这样的分配方式也体现了乔布斯内心秘而不宣的公平观。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的吝啬分配方式是公平合理的。乔布斯的这个特性后来也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 沃兹尼亚克对此一直不知情,直到10多年后,他在飞机上巧遇雅达利公司的奥尔康才得知真相。事实上,雅达利公司根本就不知道新的游戏机是沃兹尼亚克开发的。尽管早已时过境迁,但在获知真相的那一刻,沃兹尼亚克还是被乔布斯的自私行为深深地伤害。这也成了他离开苹果公司的原因之一。如果沃兹尼亚克当时就知道了真相,恐怕两位史蒂夫早就一拍两散,分道扬镳了,根本不可能再开创后来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