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知道卢作孚先生还是因为大一那年的重庆行。
当时很好奇,为什么一个民国时期的企业家,会葬在这个如花园般的城市的中心。
似乎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的故事。
他的船,载着北碚,载着民国工业的最后一线希望,载着那许多人无处安放的情怀。
每次到北碚,我都会去拜访他的坟茔。
久久伫立在墓前,困惑着后人的评说。
出身贫寒的他对于时间有着特有的尊重。
他把在大连看到的日本社会和企业中远比中国更秩序有效的管理方式带到了他的企业里。
他的学历不高,小学毕业就迫于生计四处奔走。
但对于数学和这个世界有着浓厚兴趣的他一直没有停止学习。
自学成才的他在成都编纂教材,笔论江湖。
那时的他,有笔如刀。
在上海如饥似渴学习的他,无意中发现我们的江上河上大都是外国的航船。
他找到了情怀安放的地方,从第一艘小船开始,一点一滴的壮大着他的事业。
回忆的文章里说,每次出行,他总无心浏览身边的风景,而是抓住时间去阅读书籍。
他给儿子的书信里说,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做事的本领和做人的原则。
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
他把这句话写在北碚硖防局的墙上。
他把这句话写在他岁月的长河里。
见过那个年代的人渐渐故去,回忆写进了历史,各种声音也因之而起。
到底他们奋斗的事业,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江山语默,嘉陵江拍打着岸中心的那块碚石。
这里曾是一个破败的村落,它的名字就是因为那块被嘉陵江拍打过无数次的碚石。
这里如今却是一个花园般的城市,梧桐如盖,那是他从上海托人买来的法国梧桐。
斯人已逝,没人去应答我心中的困惑。
直到我把思绪收回眼下,多美丽的公园啊,站在墓旁,远眺处便是奔流不息的江水和熙熙攘攘的北碚。
哦,原来这一切早已无需辨说,脚下的土地就是最好的应答。
哦,原来这一切根本无需辨说,江水悠悠,人潮涌动处是我们模糊了自己的身影。
写在焦虑不安的当下,写给那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写给那个不知情怀何处安放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