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900字
书不厚,但对我很有启发。我自己比较内向,是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很不自信,所以对文中的一些观点感同身受。
-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其实都一样,无论他们混得好不好,你总能轻易地认出他们。他们身在此地,却心系远方;努力工作,但不想升官发财;没有激烈地反抗,却在平和地坚持。无论工作生活如何琐碎,他们都会对关于世界和人类的宏大命题感兴趣。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其实是既幸福又痛苦,但痛苦要更多一些,现实摆在你面前,能理解你的人却寥寥无几。
- 有限的自责
也许是得庆祝。和我们的常识相悖的是,研究发现,当人们屈服于诱惑时,不让他们感觉到内疚,相反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居然能够增加人们抵御下次诱惑的能力。这是因为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反而能够思考为什么会失败,而不是简单地把原因归于自己,我们反而能够在和诱惑的战争中重整旗鼓,学着不轻易放纵自己。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也不用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去安抚内心的挫败感了——这样,我们反而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增强我们的自控。
这也许是传统教育埋得一个坑,从小被教育凡事要从自身找问题,有问题一定是自己的问题。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矫枉过正的话,就会有深深的挫败感,反而陷入自责而难以把失败转化为经验。
- 幸福的期待
我们从来没生活在纯粹的客观世界中,而生活在对世界的主观看法中。我们的期待决定了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东西、赋予看到的东西什么样的意义。
这个看起来比较鸡汤,你想看到什么决定你看到什么,但作者举的福尔摩斯的例子让我顿悟。福尔摩斯之所以能看到警长看不到的细节,不仅是有过人的观察能力,而是有自己的预判与期待。其实一件事情里面包含这大量的细节,我们不会注意到每一个细节,而是会注意到我们关心的细节。同样参加一个活动,有的人感觉虚情假意、疲惫不堪,有的人却觉得收获颇多、幸福满满,这就是关注的点不同所致。当然还有一个更深的词,就是期待,我觉得期待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指向,而非表面上的“期待”。如果怀有美好和希望的期待,你看到的世界就会美好起来,譬如我们的祖国,有的人充满自豪,有的人满是失望,也许环境影响了他的判断,但更深层次的是期待不同。
这本书让我重新记住了期待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