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读后感4000字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中,加来道雄博士以其无与伦比的解说才能,讲述了现代物理学得出的一种最令人难以置信、最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即,可能存在着广阔无垠的宇宙之网,里面排列着许多宇宙,也许是无穷多个宇宙,而我们这一宇宙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他运用生动巧妙的类比,幽默的语言,耐心地向读者介绍有关平行宇宙的种种 话题,从量子力学、宇宙学,到最新出现的M-理论,一路娓娓道来。读读这本书吧,在学者的陪同下,作一次奇妙的宇宙漫游,他的见解可将我们的想象力推向极限。
作者简介 · · · · · ·
加来道雄(Michio Kaku)博士,美籍日裔人,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世界著各物理学家、著名的科学畅销书作者。他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目录 · · · · · ·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宇宙
第1章 宇宙诞生时的情景
第2章 荒谬的宇宙
第3章 大爆炸
第4章 膨胀和平行宇宙
第二部分 多元宇宙
加来道雄的这本《平行宇宙》,网上对于它的翻译批评微词颇多,但个人感觉书籍本身的魅于宇宙对于生命的畅想,我也变得兴奋起来。宇宙本身实在是一种神秘而有趣的存在,让人不仅想探索的它的奥秘。
这是一本宇宙的历史,普及宇宙的成长奥秘。不仅仅是平行宇宙的故事。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量子力学,再到M理论,《平行宇宙》给我们描述了人类认知的过程,那是一个极其艰难,同时也是极其壮阔的过程。
最近的好莱坞大片,关于宇宙的各种遐想进行拍摄,他们的灵感都是来自于这部《平行宇宙》。让觉得脑洞大开的点子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端倪。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宇宙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绚烂的图景,那是一个鲜活的有生命也有智慧的宇宙,它,结构宏大而富于逻辑,精密而有秩序,如此的完美,真让人惊叹不已。
我们总是喜欢漫天的星星,对着星星,古今的人们都有各种遐想。可是你可曾想到,我们眼睛看到的星星其实并不是星星,而是星星过去的模样儿。也就是星星当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时候,它传输到我们的眼睛已经相差有10年甚至20年,或者是更长时间,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过去,现在的他们也许是已经消失了,或者不存在了。
宇宙其实是有一个生命的行星,也是同样,他也有一个存在的时间段,所以这就是宇宙当中会有个各式各样星星,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他们的过去而已,不是它们的现在,不是实时的。 我们以为宇宙会永恒存在,所以常常会对着宇宙做出自己的一些誓言等等,代表地老天荒。其实,宇宙也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只是相对于人类的生命而言,是一个相对恒久的存在罢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即使宇宙,源于虚无,在惊天大爆炸之中,迅速地膨胀成现有的宇宙。它现在仍然在膨胀,总有一天会终止于膨胀,宇宙又会重新归于虚无。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物理学知识的悖论,科学是建立自己的假想理论之上的。通过自己的假想理论去解释这个世界,检验正确性,也就是证明自己的理论是不是正确的。这就是科学的进步方式,也是物理学的成长方式。
大家所熟知的牛顿的落下的苹果——万有引力。牛顿当时的那个力学的动力学解释苹果为什么落下,地心引力的想法就是来自于实践的解释。在爱因斯坦理论当中,他觉得在宇宙当中存在的一个巨大的场当一个物质的质量非常的大,在它消失的过程当中,会引起的周边波的变化,导致周边的小物质的运动。打个比方就是,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个小石头,小石头入水的瞬间会产生波纹,附近的小纸片晃荡程度和船晃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在足够小的范围里面去看的时候。这个石头对周围的物质会产生一个引力,其实在我们整个大宇宙当中去看,小石头并没有引力,而他仅仅只是随着这个周边的这个波纹,进行运动轨迹进行运动而已。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对宇宙的一个解释。爱因斯坦认识到:如果时间的节拍可以依赖你的速度改变,那么其他量,如长度、质量和能量也会改变。运动得越快,距离收缩得越多(有时叫做洛伦茨菲茨杰拉德〔Lorentz 2 FitzGerald〕收缩)。类似地,运动得越快,重量变得越重。重力不是充满宇宙的独立的力,而是空间时间这块布弯曲的表观效果。
由此,我感悟到:我们对于事物之间的观察,其实都有局限性,如果我们把那个眼界放得更宽,更高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相互的联系作用,他们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在运动,再打一个比方,当一只小蚂蚁在,一张有皱褶的纸上进爬行的时候,他就不能直接运转,但是你说他是因为有其他的力作用,导致他不能直线运动吗?真实的状况并不是如此。我们的眼界再开阔一点的话,我们就能发现真相。
哈勃知道计算远处物体速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分析它们发出的声音或光线的变化,或者叫做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发出声音。警察利用多普勒效应计算汽车的速度。警察将一束激光打在汽车上,激光束返回到警察的汽车上。分析激光频率的移动就可以计算这辆汽车的速度。在 1927 年,他说:宇宙一定是起始于一个温度和密度都不可想象的“超原子”,它突然向外爆炸产生了哈勃的膨胀宇宙。像你的眼睛的镜片一样,暗物质也能使光线弯曲。(因为它的巨大质量和由此产生的巨大重力。)他推测宇宙是由于真空中的量子波动偶尔产生的。(尽管创造宇宙所需要的净物质量可以接近零,这个物质必须压缩到难以想象的密度,正如在第12章将看到的。
为什么宇宙不旋转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宇宙是从无到有产生的。因为真空不旋转,所以在我们的宇宙中就看不到任何净旋转。事实上,多元宇宙内的所有气泡宇宙可能净旋转都为零。
量子理论是根据这样一种思想:所有可能的事件,不管它们多么奇怪或可笑,都有一定的概率发生。这个想法也是膨胀宇宙理论的中心思想。
宇宙还有很多暗物资的存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黑洞。其实是宇宙当中的一颗行星,当他的物质向内爆炸了。他在爆炸的过程当中,空间周围的重力会把它压缩成一个足够小的范围,导致于会它就形成了一个黑洞,这个黑洞的理论也就是问人类为什么可以造出原子弹的理论基础。
大家熟悉的影片《来自星星的你》当中有提到虫洞。虫洞是存在星星当中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虫洞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空间,而这个的前提就是宇宙其实存在有很多的平行宇宙的,因为每个宇宙它相当于它由物质和暗物质一起组成的,当它们是一个平行的状态,也就是他们的正负能量为零的时候,他们是完美的,平衡的,但是却是没有用的,当他们的能量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物质就会产生。
相信大家对时间机器更加感兴趣。不过这个时间机器有很多悖论存在。这些时间悖论可以分为几大类:
1.祖父悖论
在这种悖论中,你以一种方式改变过去,使今天的存在成为不可能。例如,你回到遥远过去的恐龙时代,不小心踩到一个小的满身是毛的哺乳动物,它是人类原始的祖先。因为你杀死了你的祖先,使得你今天在逻辑上不能存在。
2.信息悖论
在这种悖论中,信息来自将来,这意味着信息可能没有起源。例如,假如一位科学家造了一架时间机器,在时间上回到过去,把这个时间旅行的秘密告诉了年轻时候的他自己。这样时间旅行的秘密就没有起源了,因为年轻科学家拥有的时间机器不是他自己造的,而是从年老的他自己传给他的。
3.比克尔(Biker)悖论
在这种类型悖论中,一个人知道将来的事情,可以做某些事情使得将来的事情成为不可能。例如,你让时间机器把你带到将来,你看见你注定要娶一个叫简(Jane)的女人。然而,根据你的喜好你决定娶海伦(Helen)。这样就使你自己的将来成为不可能。
4.性别悖论[8]
在这种类型悖论中,你生了你自己,在生理上这是不可能的。在英国哲学家乔纳森·哈里森(Jonathan Harrison)写的故事中,故事中的英雄不仅他的父亲是他自己,而且吃了他的人也是他自己。在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的经典故事《生性怪癖的人》(All You Zombies)中,英雄同时是他的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即家庭中其他三个成员是他自己。(故事情节见注释[8]。解开性别悖论实际上是相当棘手的,既要求时间旅行的知识,也要求知道DNA结构。)
在《来世的终结》(In The End of Eternity)一书中,阿西莫夫(Asimov)想象一个“时间警察”负责防止这些悖论的产生。在电影《终结者》(Terminator)中,故事情节依赖信息悖论而转移。它讲到:科学家研究了一个从将来的机器人收回的微芯片,然后他们制造了一种有知觉的机器人接管了世界。换句话说,这些超级机器人的设计不是由发明者创造的,而只是来自将来的一个机器人的残骸。在《回到将来》(Back to the Future)一书中,迈克尔·J 1 福克斯(Michael J 1 Fox)力求避免祖父悖论。当他在时间上回到过去,见到十几岁时的他的母亲,她一见钟情地爱上了他。但是如果她放弃福克斯(Fox)未来的父亲的求爱,那么他本身的存在就受到威胁。
更激动人的是,我们的宇宙仅仅是无数漂浮的巨大的膜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还有无数类似的宇宙与我们比邻而居。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脑洞大开了。在无数个瞬间中做出不一样的决定的我们都是平行宇宙的世界。也许,他们又是另外的世界,一切与我们不同,不同的物质,不同的物理定律,那是一个无法想像的世界,却很可能真实地存在着。这就是平行宇宙,也许离我们就咫尺之遥,又是我们永远无法进入的世界。
宇宙的神奇不仅仅止于此。让《平行宇宙》带我走一遭。也是普及物理学知识的好方法之一哦。[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