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庸之妻》读后感1000字
这本短篇小说集看起来就像是太宰治的自传。一个浪荡懦夫的琐碎人生。而令人心寒的是,太宰治在退却作家闪耀的身份后,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越拍打越落灰”的男人。
“我这么没出息,错不在我,都怪该死的你们。你们为什么不去死?既然你们都不去死,好,那我去死好了”。脆弱且矫情,病态的人和他的人生,这就是太宰治。
“对不起,我比任何人都爱你。……但她……也是一个我不能辜负的好人。所以,我选择离开你,请你不要怪责我。你一定不会怪我的,对吧?”懦弱又毫无责任感的男人,碰到点感情上恼人的小事,就开始找机会逃避,总想着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扣上一顶“好人设”的高帽子,然后自以为是的全身而退。殊不知庸俗的人配庸俗的人生,一只因为恐惧而把头插进土里的鸵鸟,无论如何都会被见证者嫌弃。自己不懂得珍视一份感情,又怎能厚着脸皮渴求这诺大的世间里会有人珍视你呢?
《亲友交欢》讲述了一个社会很典型的事例。明明是并非亲密的关系,突然间的某一刻,有些不自觉的人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打折旧友的旗号进行所谓的“嘘寒问暖”,谈吐的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在标榜自己,喜占尽便宜“ 慨他人之慷” ,吃着别人家锅里的还要惦记着别人盆里的。不懂礼数却自命清高。太宰治笔下的负面人物形象被刻画的十分丰满,令人气愤不已。
《父亲》通篇讲述了一个终日酒气熏天、毫无责任感、蔑视女性、满嘴所谓的不知所云的道义的懦弱小人的故事。
对于太宰治输出给世人的家庭观,“所谓家庭的幸福乃是各种罪恶的本源”,我不敢苟同。
为了家人人们常常会更加努力的生活,不会随意作践自己的生命,在相互的鼓励和搀扶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完平凡的一生。
孩子目睹着父母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时刻到步履蹒跚的老年生活的转变过程。父母也照料着象征着希望和爱之结晶的稚子,从咿呀学语的小孩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我想,这种镶嵌在冥冥之中的血脉羁绊最是难能可贵。
所以,“所谓家庭的幸福乃是各种美好的本源”,而消极厌世的太宰治大概是真的不明白,或者是不想明白这个道理吧。
太宰治说:“活着是一件很要命的事。到处缠着锁链,稍微一动,就会血如泉涌”,被捆绑被束缚的人生是一种令人疼痛也令人清醒的状态。带着镣铐起舞的人,往往最能品味出解脱的快意盎然。在困苦中砥砺前行,同样别有一番滋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言说的苦悲,无法相提并论,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对于我们各自既丑陋又短暂的人生,对不起,我们谁都来不及回首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