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装甲战:1948-2006》读后感1300字
之前从来没有哪本书像这本一样,打分时候如此为难。
本来最初打开这本书,是期望看看纯技术流,如一些军事发烧友写(二战苏德)的网络小说那样,记录、品评一下双方坦克的性能,透过我等外行看不懂的数据背后,去尽量了解一下其实战中的表现,到底是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还是如文中梅卡瓦那样把二流设备拼拼凑凑发挥出了不逊于一流装备的水平。
没想到的是,本来不想看到过多的政治观点,结果还是没躲开,而且越往后看越多。平心而论,作者的态度还是相对公允的,没有过多地美化以色列,包括奥斯陆协议中对巴勒斯坦约束良多、却没确定以色列的责任…等,也是照直记录。可是书的最后,还是引用了梅厄夫人最装B的那句“我可以原谅你们杀我们的孩子,但是绝不原谅你逼迫我们杀你们的孩子,什么时候你对自己孩子的爱超过了对我们的恨…”而后又写道,在那(和平到来)之前,以色列人只有握紧手中的枪!
这就是掌握话语权的无耻了。梅厄夫人那句话说直白点,不就是“我成为杀人凶手都是你逼我的”么?要是搁在中国,药家鑫宿舍灭门就是因为你先看不起我啊!激情杀人还不是因为你要报警?超市割喉案,你要是看见我偷盒饭不管不就没这事儿了?最近的北京公交割喉,我只是摸你屁股两下而已嘛,你为什么就要打我耳光呢?你看现在挨了四刀和被我摸几把,哪个好啊?…
当然,上面有点演绎了,说回本书,内容几乎是完全围绕着以色列来推进的。要说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么多次中东战争,是各阿拉伯国家要么群殴、要么车轮战,另一方唯有以色列孤零零地照单全收,可是你写的是“中东”装甲战,不是以色列装甲发展史,除了早期阿拉伯国家接收二战后各国淘汰装备和后来购买英国法国新坦克时写的比较详细之外(如法国那个战场处理系统),真正占主流的苏式T系列和冷战后的美国M1A1,几乎是一笔带过,这又怎么解释?是搞不到资料还是偷懒?
最后免不了再提一下政治观点。之前阅读过程中的随想已经说了,西方人旗帜鲜明的站队支持以色列也就罢了(其实除了英美,欧洲并非如此,否则根本不会接受难民,只不过仅仅接收并救济是治标不治本,纳入社会体系成为国家一员才解决根本问题),很多中国人也非常“圣母”地发表言论,这就让我难以理解了。
战争或暴力是最不该选择的方式,这对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都是适用的。即使以色列要建国,也没有暴力占据别人家的道理。且不说已经离开两千多年,就说现在如果台湾反攻大陆了,人家拿出民国前清二百年前的地契,有谁肯于应该主动给人家腾地方?
而且作为经历过抗日的中国人,知道不知道日本人之所以发动“治安战”就是认为中国人是恐怖份子?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这个称呼罢了。以史为镜套用一下,日本建立了满洲国,大量的日本侨民、在乡军人成了那里的上等人,那你说东北的老百姓是应该甘于做亡国奴做顺民呢,还是有权利奋起抗争?日本人有飞机大炮,东北抗联顶多是驳壳枪手榴弹,那你说这战争应该怎么打?如宋襄公那样约好时间地点生磕一把?如果那时日本能克制欲望不得寸进尺,那满洲国几十年百多年存在下来,还算不算是中国的?无论国共两党,是收复呢还是收复呢还是收复呢?
好了伤疤忘了疼,有助于更好地继续生活。可要是忘了本,那人也难说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