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4卷)》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的翻译很精湛,后来才知道除了贺麟,还有宗白华,汤用彤和冯友兰等著名哲学家参与本书的翻译,黑格尔的哲学史也被列宁,马克思等人收录研究,收藏价值相当高,但我认为阅读大作之前还是要了解下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绝对精神,尤其是他的辩证法的主要精髓,如果再能阅读下《小逻辑》就更好了,功课肯定要做好,正如他所说,哲学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它的概念只在表面上形成它的开端,只有对于这门科学的整个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证明,我们甚至可以说,才是它的概念的发现,而这概念本质上乃是哲学研究的整个过程的结果。可见黑格尔不在像一般史学摆哲学学派观点就走人了。
基于此,黑格尔用他的辩证法这个概念,比如普遍性和个体性辩证性,连续性和单一性辩证性等原理来描述芝诺,巴门尼的"无"和"有"的思想,看到芝诺悖论的黑格尔解释,真是精彩,思想锐利的洞察让人叹为观止,立刻从时间和空间的纯粹观念辩证中引申出了关于现象和意识辩证的认识论,这和康德的认识论根本没有区别,当然黑格尔还是从他的辩证法中批判了芝诺,认为他的思想还处在主体辩证阶段,看到了无和有,却看不到"无中生有",是的,爱利亚学派思想在其他哲学史中都被简单描述,甚至匆匆一过,但在黑格尔这里,全部都呈现了精彩的思想光芒,哲学史绝对不是简单罗列思想的百科全书,哲学史里有它的史论和概念。
第一卷的希腊哲学史学阶段还在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还没有出场,但我感觉像巴门尼德,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把整个哲学框架设计好了,主要还是黑格尔根据柏拉图,爱修尔等人材料的整理,思想细节挖掘的非常深,这里重点谈谈我对阿那克萨戈拉的想法,出乎意料,我在许多哲学史中压根就没关注过这个人,但他是第一个用普遍性精神研究"心灵"的哲学家,而规定性是理念范畴之一,在这之前,有像毕达哥拉斯规定为"数",用数来规定世界本质,有像恩培多克勒用土,空气,水等元素来规定世界本质,还有像巴门尼德用"一"来规定世界本质,诚然有些人会以为其中有些特殊的智慧,但是思维还是幼稚的,规定还是贫乏、抽象而干燥的;思维在这里还只有少许的规定,而这些规定还是站普遍必须再向前进行。只有在阿那克萨戈拉这里,我们才看到普遍者被规定为自身规定的活动性。伟大的阿那克萨克拉将普遍性规定到人的意识中,认为本质就存在于意识里,这种观点是不是和黑格尔精神很像呢?我认为这里的思想渊源性值得探索,并且根据苏格拉底对于阿那克萨克拉的心灵批判,提出自己善(目的)的思想,这种继承性批判接受的关系值得注意。
在这第一卷里还有说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的,这两部分我觉得黑格尔在用典型的理性辩证看待。缺少了斯宾诺沙的直觉观照,认识不到像中国哲学里的精髓,像莱布尼茨这样的唯理主义还是能从中国哲学里得到启示的,机械唯物的世界里,怎么确保意志的自由,王阳明的心学也好,还是儒学对他的启示很大,这种撞击直接影响了莱布尼茨的哲学和后来的存在主义。至于印度哲学,我了解不多,吠陀,摩衍罗经很出名,我希望有机会能读读,理解下印度文明。以能理解佛教的观照,唯识论的思想来源。
规定就是否定。(斯宾诺沙)
当精神把握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时候,它就必须因此立刻把它自己的对方作为意识的否定物与自己对立起来——就是说,把对方规定为非精神的、无意识无生命的东西——然后才由这个对象折回自身。《黑格尔哲学史第一卷》
黑格尔的哲学史也不像他的小逻辑,精神现象学来的那样枯燥,偶尔我穿插许多哲学家,哲学学派的趣事,甚至简单谈了政治和哲学之间的关系,而黑格尔时而对一些看法的自负态度让我理解了一件事情,同在慕尼黑大学里开课,叔本华的课为什么那么不受欢迎,招来叔本华毕生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