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穿越指南》读后感2000字
打着“穿越”的幌子 领略感受不一样的秦朝
时断时续看完这部貌似穿越,实则与穿越丝毫不沾边的小说。没有一丝上当受骗感觉,也没有看完后大失所望,收获满满,妙趣横生,体验着秦朝,体验着作品,也体验着作者。著书当如此,教育当如此,不仅要注重效益,更应贴近受众,不仅力求正史,也应通俗。单就这部书而言,更适合高中以下学生阅读,也可以看作语文书的课外辅导书。如果是历史爱好者,那就另当别论了,反正我是什么书都看,目的很纯粹。既然看完了,体会还得写写,练练笔、修修身、养养性吧。
体验衣食住行,畅游工农官商。张述用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叙述、不一样的思维,撩动着我这颗不安分的心,随他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帝国,赐名为“奋”,当过农民,当过劳工,当过狱犯,当过乡长,当过皇帝,也种过田,判过刑,打过工,经过商,从过军,娶过老婆,修过长城,审过犯人,可谓天下工种我均涉足,天下美事我都乐在其中,如果人生如此,此生无憾了。不爽的是,在张天师的导演下,凡美事幸事于我体验,犹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被匆匆召回,累计死来死去不下100多次,纯属打不死的小强。
题外插一句,当初看完刘震云的《说一句顶一万句》,东施效颦般模仿他的绕,结果把自己绕糊涂了,今天看完这部《指南》,习惯性的模仿张天师的语言,还是觉得过于牵强。确实,每个人的言文表述习惯不一样,带来的风格也不一样,既然开卷有益,从中尽可能获得除了内容之外,努力学到更多的东西。
敢为秦朝正名,敢为历史发声。秦朝在我的记忆中,首先源自课堂教材,其次来自影视《古今大战秦俑情》和《寻秦记》,以及后来游览秦皇岛的两处景点——秦始皇求仙入海处和孟姜女庙。一下子让我对这久远的朝代,有了触手可及的感觉,有了拨雾见日的爽朗,仿佛听见历史的巨大车轮碾过岁月的轰鸣声,仿佛看见《三体》中秦始皇手执长剑在地面拖曳溅起的火花。秦朝于我印象,一直都是诸多贬义词的叠加,什么血肉横飞、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焚书坑儒、苛捐杂税、繁徭重役、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等等,就是厌恶不堪,可能受陈胜、吴广起义形象,产生首因效应,打下对秦朝没有好感的烙印。所以看完这本书后,让我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秦朝,一个有着真实历史的秦朝,相信这也是作者创作的初衷吧,觉得作者应该是一位用良心写作、为破除世俗的可敬之人。
破解荣辱密码,感受历史厚重。全书共分为5大篇幅,入门篇、基础篇、晋阶篇、高级篇和终极篇。每篇包含若干小节,结构清晰明了,内容通俗易懂,文字注释兼有,章节辅以小结,文风笔风亲和,佐证有据可查。大到治国方略,小到吃喝拉撒,用一个假定的现代人穿越,让我们全方位触及历史脉搏,感受生命呼吸,体会民俗乡情,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晦涩难懂,貌似《明朝那些事儿》笔法,实则又有很大差别,作为秦史爱好者的张天师,所描述内容都来自真实的史料典籍、出土简牍、学术著作,向我们铺开了秦朝那段悠远而又瑰丽的画卷,不失实,不拔高,不偏颇,既有开疆拓土、政治清明、彪炳千秋一面,也有重农抑商、劳命伤财、扼腕叹息的无奈,为我们认识历史、思考历史、感悟历史提供了有力遵循。
借鉴秦朝大成,注入时代元素。秦朝不愧开创封建王朝先河,一统天下;秦始皇不愧并列“秦皇汉武”,千古一帝之赞。读完后,我陷入深深思索,秦朝虽久远,带给我们却是振聋发聩般启示,需要我们联系这个时代,联系我们当下开创的伟业,古今结合,以史为鉴,奋勇前行。我们今天很多制度,其实远在秦朝,依然能够找到她的痕迹,后来在王朝变换中,有的渐行渐远,消失殆尽了而已。比如婚姻,一夫一妻,恋爱自由,结婚双方见家长。比如穿衣戴帽,礼仪称呼,虽然形式今非昔比,但本质没怎么变化,着装整洁,体面得体,礼仪周到,尊老爱幼。再比如商品交易,要留下“券”,类似今天发票。对违法嫌疑人审查,要有讯问、调查笔录、鉴定结论等,对判罚不满,还能上诉。公务员也得考试,每五天有休息日,出差吃公粮,每年领工资,不同份量的小米。秦朝那时候还有高速公路,叫驰道,相当于现在的八车道。还有邮递员,送达公文,叫“邮人”等等。在预防腐败方面,有相当于今天纪委一类的机构,而且对当官的处罚比平民重。也设立死刑,特别严酷,但只用于叛国罪这类。建立警民联动机制的“连坐”,消除有警不报、有恶不处、有贪不举、有假不揭等不良社会风气。军队中纪律严明,就如今天军队作风优良一样,听招呼,守规矩,能战斗。还有现在的省、市、县、乡、村,完全是沿用2000多年前体制。
心之所在,兴之所在,又不由得按出这么多字,再抒情下去,没完没了。我不是搞文字的人,有时候写写读后感,体验不一样的心境,锻炼锻炼自己的文字能力,趁着这段悠闲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