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读后感800字
梁启超先生给王荆公立的传。整体内容详实,没有任何色彩的叙述了荆公的一生,但单从立传角度讲,梁先生是非常尊崇荆公的,就是梁先生学者风范,文章是古体文言,很多字需要查字典,读下来感觉自己学汉语只是学了一个皮毛。关于看书后的想法,确实不多,只觉得王荆公乃天人也,非我等凡人可论述,但梁先生可以,所述之多,自己也只能在梁先生文中拾得一二:梁启超写王荆公大有惺惺相惜之意,怀古叹今,怀的是北宋“强国富民”改革之策的失利,叹的是自己清末国家“体制改革”的事业未成;而对于千年后和百年后的我们来说,荆公和梁先生都已成了我们怀古的对象,难免感慨“浪花淘尽英雄”的无奈,荆公和梁先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时代英雄,荆公北宋虽繁荣,但四夷割据、国土不整,荆公为一国之相,想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强国富民,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汉唐”中华;而梁先生的时代晚清,内忧外患问题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在经历洋务运动失利之后,梁先生明白,中华的落后不是在火炮不利、实力不足,而是落后在“国家体制”,于是上下、中外、古今求索,得出“君主立宪”可救中华的论断,并为之奋斗终生(笔者也认为当时最好的方式是“君主立宪”,可不巧的是君却是个外族,终难复兴中华)。这就是时代英雄的选择,以天下为己任,开时代之先河,我们凡人虽凡,也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不过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可以说是“中华复兴”的真正时代,而我们这群“垮掉的一代”90后,却成了中华千百年来英雄“复兴中华理想”的真正见证人,真是人生一大幸,不知道荆公及梁先生当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
“千百年后,中华可好?”
“尚好,可安,与君共鉴!”
——《致荆公与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