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读后感_2500字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读后感2500字

[摘要]:它像我们展示了人类行为自身的复杂与多样,又从这复杂与多样中总结出了若干简单的规律,最后再告诉我们可能导致这些规律的背后机制。

[关键词]:规律,思维,模型

一、前言:

虽然万事皆显出自发偶然之态,但实际上远比想象中容易预测。书中根据哈桑的例子告诉了我们,数据让一切成为了可能,在这一过程中,驱使人们不懈努力的是一个从未动摇过的信念:自然现象能够被人类理解、描绘、量化和预测,并最终受人的控制。但是人类社会从资源丰富走向资源匮乏,从战争回归和平,又在和平中爆发战争。这一切让人们思索,这有没有潜在规律,而哈桑从监控者到自监者,隐私权已经不再使用于哈桑了,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演,却自有其韵律。

二、人类看待自身和世界的传统思维

在无数个“显微镜“下理论, 就是说人类和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没有什么不同,运动中产生一个新的社会,不同花粉的是人类不是受到微小而不可见的原子的撞击,而是被转化成一系列任务、责任以及动机的不可见的神经元的颤动所驱使的,数字中说了一个钞票的例子,进行跟踪,观察他们的扩散方式来观察流行病毒的扩散,这个扩散有个无规律的运动,即小距离运动后,会出现长距离的运动。然后根据转化模型,即安迪*沃霍尔说:在未来,每个人都有成名15分钟的机会。一条新闻的半衰期大约36分钟,而实际上半数用户点击特定新闻需要的时间是2100分钟,也就是36个小时,我们能否预测未来在于拥有的数据,这就跟上帝从不掷筛子,这看似偶然的数据,实质上又是必然。泊松的悖论,泊松他假设人类的行为是随机的,将事情简化了,也就是说,泊松将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等同而语了。他接着指出,一旦我们承认人类行为是随机的,它突然之间就可以被预测了。而这种偏离了随机性通常意味着某种基本规律有待人类发现。

三、爆发,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

爆发的本质规律,幂律分布,长时间休息之后就会出现短时间的密集或多,就像贝多芬音乐中悦耳的小提琴声被雷鸣般的鼓声打断一样。通过发邮件的例子发现,发送邮件的次序都不是随意的,它充满着爆发点,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连续发送邮件之间的时间间隔时,没有人遵循我们熟知的泊松分布,相反所有人附和幂律分布,如果爆发模式和扩散理论结合起来,预测出的钞票运动速度就会变慢,完全揭开了行动迟缓的钞票的神秘面纱。

爆发的起点分为两点,第一,优先级模型。第二,信件模型。优先级模型说的是我们的时间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选择了优先级模型就幂律分布和爆发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泊松就是精挑细选地确定优先要做的事情,然后把一些突然想到的事情写在本子上。第二个信件模型,我们的通信模式都是一样的,例如爱因斯坦的回信时间遵循着幂律分布。但是电子邮件和纸质信件之间还存在一个特别的差异:两者数据集中的幂,即定性幂律的关键参数不同。这就说明了纸质通信的时间要比电子通信的时间慢,而爆发的出现表明爱因斯坦已经无暇分身,以至于被忽略的信件越积越多。

爆发的轨迹:1.信天翁模型,2.手机模型。信天翁模型是说从人类记忆的搜寻到网络信息的查找,一切已经证明,查找某个特定目标的最佳策略不是用最明显、最系统、最贵规律的搜寻模式, 而是用最具有爆发性、间歇性,甚至是偶然性的搜寻模式。列维分布的微粒的运动方向都是随机的,而他们的运动距离可以用幂律来描述,也就是说大部分时候列维微粒都在某个特定的小范围内运动,然后待在同一片区域内,但偶尔会有微粒漫无目的地跳到很远的地方,它暗示了我们之前所观测到的爆发可能不仅比网络先出现,还可能是人类意志和意识的根源。信天翁捕食模型跟随着爆发列维模型。手机模型,它先根据钞票说明了大多数人并没有走远,而是在一个固定区域内活动。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活动都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手机数据帮我们解决了这个自相矛盾的问题:如果人类活动遵循列维模式,我们就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但实际并非如此,事实证明,我们不会永远漂泊。我们逃脱了定律的诅咒,每次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爆发的频率, 熵。每个人的运动模型都是有差异的,但是他们的重复性决定着他们的熵,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大可预测性,以至于不管我们怎样努力都不能绝对肯定他的具体位置,当涉及我们做了什么的时候,例如我们的旅游距离,我们遵循着幂律规律,但一旦涉及人类人类行为的可预测度的问题,幂律规律令人吃惊地被高斯分布取代了。所有人的可预测度都差不多,不过男人的预测度比女人要低一些,我们的行踪都受规律影响,而它的影响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大的多。就展示了一个道理,要想预知未来,必先了解过去,当熵值很低的时候,我们就会对某件事特别的确定。

四、谁掌控着我们的未来

数据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我们的过去由安全防火墙和隐私法防保护着,但通过精密系统的预测,我们的未来却极易被人掌握。越是相互依赖,隐私期待就越少,人们越是需要家人和朋友,就越难以对某件事守口如瓶。只有在信赖金钱化的北美和西欧,人们才会要求独处的权利。无处不在的数据信息系统。是否没有隐私的未来?但是未来说不定,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是否世界会进入奥威尔在《1984》中所描述?

爆发,生命奇迹的必要因素,是为了适应和存活所进行的不懈斗争。就如,人们患病的时间是随机的,还是遵循着某种既定的模型?爆发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吗?每次意外都是跟随着一系列独特排列的事件而来,所以什么时候会发生根本无法预测,就算是偶然,它也具有内在秩序。这也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果不是决定和优先级设定产生了爆发,那么为什么爆发会出现在这么多系统中?我们能够解释这种普遍性吗?爆发是否证明了大自然母亲的朴实,以至于她在各种不同环境下都使用同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它是不是体现了某种更深层次的现实的不同面?

五、爆发,宇宙运行的科学

我们根深蒂固的不可预测性不需要上升到社会层面。如果我们仔细地将偶然性和可预测性区分开来,我们也许就能预测出社会结构的很多特征了。对于人类动力学来说,道理也一样——我太短视了,以至于根本无法充分意识到人类行为预测的潜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80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使命召唤》读后感800字

    既然选择,使命必达 ――读《使命召唤》有感 和平,乍一看,你只会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词汇,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对于南苏丹人民来说,这个词却是他们所向往的“天堂”。 《使命召唤》一书介…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509
  • 《民歌40》读后感800字

    作者:后浪剧场 自1975年6月6日的雨夜,台北中山堂前杨弦唱响民歌的一刻起,台湾民歌时代就此开启。如“民歌之母”陶晓清所言:“只要唱歌的人是发自真心唱自己的歌,走下舞台的歌者和台…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36
  • 读《贪心的狐狸》有感300字

    《贪心的狐狸》说的是,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住着、狼、狐狸、老鼠,它们是非常要好的。后来,因为一点小事弄得互不来往。   一天晚上,老鼠咬死了一支鹿。第二天早上,正准备吃的时候,狐狸说…

    读后感 2022年8月4日
    107
  • 《会跳舞的尾巴》读后感200字

    【第1篇】 里,我读了一本叫《会跳舞的尾巴》的书,这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写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笨笨猪憨态可爱,但他一直很善良,在欢乐村庄里对谁都很友爱,总是乐于助人,笨笨猪的付…

    读后感 2022年7月8日
    123
  • 《人鸦》读后感800字

    几天前,我在家里看见了一本书――《人鸦》,这个题目让我耳目一新:人和鸦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呢?会不会有一个人既是人又是乌鸦呢?面对这些问题,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想从中找到答案。这不…

    读后感 2022年5月27日
    125
  • 《别叫他宝贝,他是行者辛巴》读后感600字

    读《别叫他宝贝,他是行者辛巴》有感 一息尚存,从吾所好 老极说:我终生不渝的态度,一息尚存,从吾所好。 “趁你还小,趁我未老,我们一起去野吧!”一个80后的,因为酷爱极限运动,被人…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9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