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经典译林)》读后感1100字
只看完了《童年》
高尔基的这部小说,以主人公三岁丧父开始,最后以母亲死去结束,后来因为家里经济原因去了“人间”。
在高尔基的童年中,我既看到了生命最纯真美好的一面,又看到了人性的恶毒和虚伪。
童年的高尔基经历了年幼丧父,到了祖父母家后祖父的暴打,舅舅们的排斥,但庆幸的是他还有慈祥的外婆,在她的童年里撒下温柔善良的种子,让他再以后的成长中并不是只有狠恶的心肠。阿廖沙在少年的也有玩伴,天真无邪的他们在当时的社会成长,不觉让人感到心疼,最让我心疼的是善良勤劳的小茨冈(祖母的养子)因为背着十字架,被十字架压死……在阿廖沙童年最庆幸的就是有外婆的慈爱,让他可能在以后的经历中还能保留一些善良。外祖父很暴力,经常暴打孙子们,有一次“我”被外祖父惨打(在文中还说出以前外祖父也是被外祖父的父亲打大的,残暴的背景),他后来病床来看我,也是让我惊奇,出乎意料的,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产生一种外祖父可能还是慈爱的。
后来的发生了很多事,例如外祖父居然会教阿廖沙识字,像他那么残暴粗鲁的人,对阿廖沙和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还很认真的在教阿廖沙……还有阿廖沙后来和租房的一个租客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印象很深,那位租客对当时来说可能就是疯子,可是这样的描写,让我觉得这是位智者,能看透世事,甚至读懂人心,很多时候在阿廖沙和他对话中,我心里透露出的是对他的崇拜,但是对于他的境遇就比较同情,可能经历过很多事。在作者描写这个人物时就透露出一些神秘的色彩,就更想让我了解,但是后来这个人就搬走了。
在小说里描写的还有外婆讲的故事,很多故事被弄成诗歌的形式呈现,善良的外祖母几乎每天在阿廖沙睡前都要给阿廖沙讲故事,有的时候阿廖沙睡着了她也还在说,在这个描写里,我感受到外祖母真正的慈爱,内心暖暖的。
阿廖沙的母亲因为父亲的离去,后来改嫁给了一个暴力的男人,每天除了饮酒,回来还会把他母亲打一顿,有一次我看到这种场景,转身拿刀想要给他一刀,后来被母亲看到阻止了,我记得当时的描写就是,“我宁愿那我的性命去捅他一刀”(大概可能是这样),再到这我看到了阿廖沙母亲的无奈和阿廖沙对于这个继父的恨。
后来我又来到了外祖父那里,我和外婆住在一起,因为要持续生活,我就去捡垃圾卖,我记得第一次阿廖沙给外婆钱的时候,外婆很开心的拿着,但是后来却背对着阿廖沙摸着那些阿廖沙拿来的钱哭了。母亲去世后一段时间,家里的情况越来越糟糕,阿廖沙只能去到人间。
作者在写这部作品时,让我感受到了童心。那种背景下,阿廖沙唯一能感受到的温情是从外婆那里,从中能感受到作者从小的经历,同情、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