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000字
首先,给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分享几点建议:
一、本书可读性较强。前3章通过举例子引出中国家庭目前存在的多种问题,并从西方经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给出解决方案,论述清楚,深入浅出,可读性较强。最后一章可能是\升级版\中加入的部分,主要是作者的思考,理论性较强,如果没有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可能比较难懂,可以略过不看。
二、借鉴意义凑合。本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典心理学,对于西方社会来说比较实用,但是对中国这样的东方社会来说,我觉得只能辩证地吸取其中的营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中国,很多人的小孩长大后也许还是在国内生活,如果一切按照西方理论教导孩子,可能会从中国传统教育中严加管教的极端走到了西方教育中自由主义的另一个极端,那么小孩长大后,会不会在我们这个讲人情多过讲法制的社会处处碰壁呢?
其次,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交流一些迷茫:
一、在孩子教育中放与管的尺度如何把握?如上所说,要避免从过严的极端走向过松的极端,那么中间那里才是合适的度?
二、有没有介绍日本家庭教育的书籍?我们常常羡慕日本小孩子足够自立懂礼貌,那么日本家庭是如何教养小孩的呢?我觉得日本是中西合璧最成功的例子,在吸收了西方社会进步的动力后,依然能够保持集体主义的东方哲学观念,这点难能可贵,如果有这方面的介绍,可以兼收并蓄。
最后,说说自己读完此书的感悟,就是两个词:尊重、对位。
尊重,指的是要从孩子出生起,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首先,大部分中国父母认为3岁以前的小孩子啥也不懂,必须由自己为其做决定。而从大量的研究来看,一个人出生后,学习能力就很强,所看到的,所记录的,所学到的东西,远比大人认为的要多得多,所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做父母的,必须怀着敬畏之心,去带小孩。
其次,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知道的比小孩多得多,只有自己为其规划好路线,小孩以后才不会走弯路,这是不尊重孩子选择权的最大体现之一。为人父母,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小孩没出息,但扪心自问,自己所规划的路线,小孩子真的喜欢吗?路在他的脚下,怎么走,还得靠自己,所以,放手才是最大的尊重。
对位,指的是做父母的、做儿女的,在家庭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中国家庭最让人头痛的婆媳关系,就是家庭成员角色不对位的后果,只有做婆婆的当好婆婆的角色,做儿子的当好家长的角色,做妻子的当好妻子的角色,才能使得这个关系稳定。书中有很好的解释,我觉得比较中肯,可以多看看,多领悟,主要还是男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