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2200字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春节在家,回看韩寒做客高晓松《晓说》栏目组,中间提到《1988:我想和世界谈谈》,一时好奇找来看看;
作者韩寒,提到他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四个字:自由意志。这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观,直到现在,我依旧把很多很多事情归为自由意志,你想写字、你想退学、你想玩赛车、你高调你低调你不着调,那其实都是你的事情。人生在世,找到自己就好。
曾经那个跟整个体系对着干的少年,终于实实在在的平静下来,将整个残忍的生活娓娓道来。不再大声疾呼,不再痛心疾首,不再不颠覆宁勿死,他就是淡淡的告诉你,生活就是这个2B样子,你牛逼你胜利,你死磕你化进风里,你跟这个世界谈吧,你用力的折腾吧,不管怎样,你都是个平凡的人,没钱了要去赚,生病了要看医生,失恋了会心痛,你控制不了任何人,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完全控制自己。
1988,我想和世界谈谈
关于爱情:
正如韩寒所说,“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
多少男孩曾经梦想着自己成为一个男人的时候,能够驾驶者心爱的车,载着自己的心爱的女人上路,而不是现在这样的破车和孕妇。
刘茵茵是陆的初恋,一个陆小学就爱上了的女生。接下来所说的两个女子,一个人戏子,一个是婊子,而她都不是,不过确实,她什么也不是。小学到高中到底多长的时间,他们才在一起,不过好笑的是,当时陆不敢追她是因为身高不够,囧。扯淡了,相约的10年后在国道的尽头碰面,想想多么令人唏嘘的情话,可在娜娜的口中却是,两个傻X。不过她错了,是一个傻X,陆子野果真10年后傻逼呵呵地去了,而刘却成了陆朋友10号的女人,现实面前一切诺言都是放屁。幸好两个人一起死于车祸,不带任何纠结。
娜娜。你说她和陆子野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不只是婊子与嫖客的关系吧?sorry,婊子一词我是依据文中来说的,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其实我个人更愿意说这是性工作者。至少文中的娜娜,是有尊严的。有些爱情是不需要阐明的。陆子野对刘茵茵掏心掏肺那么久,以至于后来再也没相信过其他人,没有为任何一个女人而敞开心扉了,不过对娜娜却说了这么多,还有心中的痛。娜娜和男人上床只有喜欢的男人才只收10块钱,一个人孙老板,一个人是音乐制作的骗子,一个人陆子野。包括后来,她说,只要自己的女儿不干自己这行,宁愿自己被干死。多么粗痞而又温馨的话语啊,可见一个母亲伟大的爱。然而最后她却把女儿送给了陆子野,说明了两件事;一,她死了,不然不会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孩子;二,她把自己的最爱给了陆收养,这还能说明什么呢。
“给你的,都是最好的。”
关于理想:
“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陆子野
陆子野在现实中的无厘头生活、被潜规则的爱情、被暴力执法、被虚假广告、甚至是报纸文稿被“和谐”……我似乎也读到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年代,80后是充满热血和理想主义的一代人。那个懵懂的时代,80后被洗脑得不十分彻底,因此才有了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有了反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有了改变规则。
有一段温水煮青蛙的情节,特别喜欢陆子野淡定从容的说,其实温水煮不了青蛙,不管火多小,它总会跳出来的。正如我们年少时血气方刚地对这个世界说,你改变不了我,现实也改变不了我,我一定能从这个社会的染缸里跳出。而孟孟突然拿盖子将锅盖上,将火调到最大,青蛙在里面砰砰乱跳的声音,每一声都击打在我自己的心里,是呀,有时候,不是你想跳,就能跳出来的。
那个有理想的大学生,那个热血的丁丁哥哥,急切地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给他谈谈的机会。事实证明,不是因为谈崩了而被崩,而是这个世界根本不跟你谈就把你给崩了。而《1988》正视了丁丁哥哥死后一切的世界哀容。其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正是因为丁丁哥哥的死,才有了现在这个世界的样子。
至于那个神秘的1988制造者,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而被执行了死刑。或许是被审核者删了关键文字,也或者是韩寒可以留下的悬念,都无从得知了。唯一我能猜测是是最后1988制造者对陆子野所说的那段话,1988不过是台废车,装上苏联的发动机而重获新生,然而尺寸不对,你按原来那容量去装油,注定会爆缸。懂了吗?隐喻之处在,中国向苏联学习的社会主义,重回新生,本意是好的,然而这是不能一味强求的,如果一成不变,你不去改变,迟早就是爆掉。你知道,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吧?
我们很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却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荒诞。大家都知道邪不胜正,可是,谁可以定义什么是邪,什么是正?是你自己,还是这个世界?
这部公路小说的尽头是什么?
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理想的骨灰盒。
现实生活中习惯了在白日里装扮的光彩照人,游走在各色人群中,觥筹交错,当黑夜袭来,繁华落尽,不得不卸下伪装,与真实的自己赤裸相见。 习惯了在现实面前俯首称臣,习惯了这种一开始就不公平的设定,习惯了扮演弱者的角色,也许是时候谈一谈了,和这个世界。
就像我们普通的读者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向往的自由,而不是胆怯得躲在别人后面加油助威。想想,丁丁哥哥那样敢于和世界谈判的勇气和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不应该成为一段没有后文的故事。
大学毕业。我开始厌恶华丽的辞藻,厌恶学文科的酸涩男女,厌恶那种叫做情绪化的东西,风花雪月终于离我远去了,带走的还有矫揉造作的文笔。
最后到了工作,写邮件做PPT,绞尽脑汁也不过是为了文字精准些再精准些而已。
所有文艺青年都会长大成人,所有的愤青喷子也终将变成心如止水的平常人,你还在为了理想写着,那你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