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900字
一个有闲阶级站在哲学角度的各种观点评论。关于时政,关于社科新闻,关于电影和书本……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所谓“公知”的杂文,大部分只是旁观者的评价,理论性的批判或者弘扬,却没有具体的东西。而且,一旦成为所谓公众知识分子,总觉得他们是在为谁代言着什么。
所以,我更喜欢读散文,因为散文里,作者不是旁观,不是单纯点评,也把自己置身在那个环境里了。所以才更给人感同身受之走心。
当然,龙应台算个例外吧。她的杂文,也是有自我代入和故事的,有思考的痕迹,而不只是引经据典。所以,她的散文,才更动人。
这本书,还是说教有点太多了。阅读时我常常想,难道是我阅读的水平不够,怎么就欣赏不了这种书的美好呢?
私以为,读书,要么学习知识、对实际生活产生指导,要么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与快感、解开思想迷雾或者困惑,像这种诘屈聱牙、又没有实质知识或者思想的书,我还真是欣赏不了,也很难读下去。就像本书引用的一句话,“我最希望读到的,是通俗的语言表达高深的思想,最不喜欢的,是用高深的语言表达浅俗的想法”。
起初阅读本书时,我常常疑惑自己的理解力,明明文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常常进入不了内心,也没有思想或者感受的震撼,反而会昏昏欲睡。但因为是在春运回家的路上看完了这本书,那句“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深得我心。于是给五颗星。
哈哈,其实,玩笑话啦。给五颗星,是因为,我很少看杂文,对于自己不太了解的东西,没办法科学严谨的评价,更不敢轻否定批判,也许是我不懂,误导了呢?所以,先给自己思维开个绿灯,告诉自己,“这本书我不是特别喜欢,但还可以再研究”。而且事实证明,越是读到最后,越是津津有味了,因为我慢慢可以读进去了。
毕竟,读书也一样,要广泛涉猎。也许我收获不多,只是我自己欣赏不了。至于大家,喜不喜欢,翻翻前几篇文章来感受下风格就知道啦。
阅读完毕,反刍之时,也许会给你的思维,带来更多独立的养分,能教我们试着把思考尽力维持在充满复杂和变动的差异性之中,把哲学思考拉回到“粗糙的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