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全二册)》读后感1600字
这篇书评的主观性会很强
===================
很久没有看过长篇了,认真论起来看的前一部长篇还是红楼梦,因为喜爱之故看了有8遍左右,这次看金粉世家之前对它只剩一个小时候电视剧里的模糊印象,没想到看下来之时处处有红楼梦的影子,私心里就不免与之对比,心里的倾向性也不言而喻
1.首先说人物
金燕西与贾宝玉,都是生长在“温柔富贵乡”,在家长宠爱,姊妹丫鬟厮混中长大,自然是于功名经济上不曾上心,于“淫词艳曲”上别有“天赋”。俩人都爱玩闹,对比下来宝玉虽是富家子弟却独有一份“真”和“纯”,然燕西则是实打实的纨绔子弟,流连于风月之地,醉死今朝不管明日事。
黛玉宝钗与秀珠清秋,实话说来,看书的时候并没觉得这两对之间有什么可比性,也没发现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她的高傲是自骨子里而来,除此之外她率真自然任心任情,自有她的可爱俏皮之处。清秋的高傲在我看来是端出来的,与燕西的交往中可以看出她实则贪婪,爱慕虚荣,向往奢华富贵的豪门生活,她所谓的清高不过是为掩饰是小门小户的自卑而自怜自艾的一种状态;而且同时清秋也兼具宝钗的一些性格特点,她温柔贤惠,和谁都很好相处,她也时常劝说燕西要去有才干,要有一番作为,但是她又做不到宝钗的世故与圆滑,所以文中清秋总是给我一种很纠结的感觉。
白秀珠在心高气傲爱使小性儿这点上和黛玉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是她过于骄纵蛮横无理取闹,可爱之处便减了五六分,但是秀珠关注“人格”的那一番言论,比之黛玉更有反叛觉醒意识。
王熙凤与王玉芬,看过这两部书的人第一眼都能看出来这一对的类比性实在是太高。然而我对于凤姐是敬佩和喜爱,对王玉芬只会是嗤笑和看不上。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她,她杀伐决断雷厉风行,把偌大的荣国府治理的井井有条。相较之下,王玉芬有的只是小聪明和市井妇人的小算计,过于计较而聪明不足,令人生厌。
还有金凤举和贾琏,金太太和贾母,金铨和贾政,不想赘述。
2.再说格局,非心中有丘壑者不能言格局,我也不敢妄谈,只说说自己看完书所感。
红楼梦开头以前五回冠全书,在读者未知后续发展的情况下,先给全书内容描绘出一幅朦胧的缩影,以此作为全书情节发展的纲要,暗示其走向与结局。以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红楼梦十二支曲为例,“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的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预示了贾府走向衰败的必然趋势。接着曹公从空间时间上一起着手,由一件事引出另一件事,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一笔却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不同程度的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直接间接的影响,最后又都汇聚到主线中来。
金粉世家开篇以清秋“燕市书春”为楔子采取倒叙的模式展开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接着便基本上是按着时间的顺序将故事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写下去。其间也是大大小小的故事相互穿插,曲折多致。这些故事与主要情节线索汇聚交织,展现复杂的人物性格,暗中推进着情节的发展。
这就使得红楼梦与金粉世家具有了大得超乎寻常的情节、人物以及生活的容量,它们虽然写的是一个家族,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世界。另外我认为,红楼梦春去秋来时间跨度有好几个年头,在时间线上一点点表现出贾府的变化,更具厚度和立体感。金粉世家总不过一年多,虽然也描绘了金宅由盛而衰的景象,层层推进,但相较而言总觉得轻薄几分。
3.再说细节
贾府和金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这个可以从主子小姐们的日常生活中直观的看出来。红楼梦,大到元妃省亲,除夕夜宴,乃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小到丫头们赌钱玩闹,篇幅虽长却不啰嗦,且十分有趣鲜活。金粉世家,印象最深的是几处对少奶奶们打牌情景的描述,冗长且无趣,真真是琐碎到极致,絮絮叨叨使人烦闷。就因为这个我差点弃文,心里自然会有几分看法…
若说金粉世家是民国版的红楼梦,有理但不能认同,无论是语言描写,著作本身的内涵,还是文学的成就,私认为可能只是红楼梦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