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自选集》读后感1000字
这是我第一次所谓“点评”书籍,其实是实在忍不住,充满敬仰与欣赏写一段话。
陈忠实先生的作品与他本人有很多的契合点,表面沉稳内敛而深层处有着波涛汹涌的气势,在这种纯文学的熏染中,我产生不了一丝丝的亵渎情绪。看访谈记录,我是头一次知道,塑造人物要研读人物的精髓与脾性心理,是研读分析而不仅仅是想象创造,为此陈老先生读了许多心理学的著作,所以每个人物都立体而鲜活;也是头一次知道一个作家要去选择去驾驭一种适合文风特色的措辞语调,为此陈老先生出过几篇探索的文章试水,看读者的反应,所以读起来一气呵成;更多的,还要研究历史阅读县志,大量研读优秀中外长篇小说去感觉自己的行文结构,回归乡野回归自然三年之久,才有了《白鹿原》的诞生。蛰伏之久、酝酿之久,历时半个世纪有庞大的人物关系却又条条线索分明齐头并进矛盾突出,它的震撼力是必然的。先生写的静心,读者也必然读的静心不浮躁,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前阵子拜读了两遍《白鹿原》原著,感觉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还有更深的内容若隐若现,隐约露出了一角,这也许就是一部著作最大的魅力,作者写出他想写的,读者却读出了他想读的。
在访谈中也充分感受到了先生的人格魅力,《白鹿原》的辉煌于作者而言已经过去,在截稿之日起,它的构思已经全部完结,陈老先生说,我不会再踏上这个原了。那么一切小说中弥留的未知将以各种版本活在每位读者的心里。朱先生、白嘉轩、黑娃、勺勺客、鹿兆海、白灵、白孝文等等就这样以不同的姿态走进了我心里,尽管当中有人死在了文中。
对于一个民族所承受的源于封建骨肉的剥离与新生文化的长入的痛苦,陈忠实先生分析的也实在精彩,两千余年的积淀,它的脱胎换骨是沉痛而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作为老师的中国遭受了许多曲折而根基不很深的学生日本却可以进行维新成功应对的原由之一,我们的经历是有根源的,这是民族进步发展的必然,早已超出了某个人的是非功过的范畴,我们是时候该跳出如何规避灾难这个圈子了,无法规避,只能尽快反思尽快开启一个新局面。
总之,与许多当代流行小说相比……老实说,我觉得没法比,大家风范的创作理念,真是一般作家难以企及之地。若有想向文学发展的朋友,真的,建议抽出精力去看看陈忠实先生的创作感受,会很震撼。
被这种干净的纯文学感动得五体投地,满分级推荐阅读,尤其是先生的《白鹿原》。谢谢先生以一个纯粹的良心作家的身份为中国文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启迪了诸如我般的大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