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全集)》读后感2300字
《康熙大帝》(二月河):赤子之心,乾纲独断,英雄辈出,阳谋纵横,凛凛正气,江山多娇!
第四部总体感觉没有前三部精彩。
康熙: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统治中国长达61年,成为17世纪伟大人物。康熙是中国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满族人,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帝不愧贤明的君主,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熟读易经,擅长数学、通医理、喜钻研各种新鲜技术,武功骑射,虽不如魏东亭之类,防身护体足够。心计多、城府深、喜怒不形于色。洞察人心,一观即知,别人却永远猜不透他的心思。任人唯贤,注重制衡,处事果决。
他政绩卓著:
八岁登基,十四亲政
十六岁除鳌拜
十九岁清三藩
三十二岁收复台湾
三次亲征噶尔丹,六次南巡
重视农业,治理河道,兴修水利
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等典籍
康熙崇尚儒学,强调礼教,注重学习
在治国方略上注重民族团结,发展经济,独立自主外交
功业彪炳史册,康熙、雍正、乾隆爷孙三人,共同造就了大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康乾盛世。
二月河老师的《康熙大帝》,全面诠释了康熙大帝和他的近臣们:
伴君如伴虎,一着不慎天坠地;
灾难从口出,一言不适埋祸根;
人可清不可刚,人若刚不可愚;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孤家与寡人,布衣知己不可少。
作品总体风格接近章回体的演义,看着文字深感二月河老师除了大量的古籍知识和极高的文学素养以外还有点仗剑天涯的武侠情结。他以质朴幽默的语言、精辟别样的视角以及巧妙的谋篇布局,解读了盛世之主康熙大帝在各种矛盾的漩涡里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英雄本色和雄韬伟略。故事的安排与机巧的营造更偏向于稗抄野史,牵强附会的东西多了点,不过不影响阅读,更不影响这部好作品的评分。四部虽非正史,但对康熙一生治国、治军、治吏、治家刻画的淋漓尽致,以通俗读物的姿态呈现。是当代历史小说不可多得的佳作。
部分细节,印象深刻:
唯才是用。他的第一位师傅伍次友学识渊博,但在科举考试时他的一篇《论圈地误国》惹怒了鳌拜,没被录取,康熙当时年龄还小,就化名为龙儿,在索尼府私拜伍次友为师。高士奇这个俗才本来是明珠留着自用的,后来被康熙发现也被重用,进入了上书房。周培公,李光地,姚启圣,方苞等等,都是他发现而提拔重用的,不管这人身处何位,只要对国家有用,他都破格录用,人尽其材。姚启圣,在收复台湾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方苞,是康熙晚年南巡时偶然遇到的,而方苞可是早年南闱科场案的主犯,而康熙不计前嫌,把他带回宫里任用,甚至在康熙决定立哪位皇子为继承人这样的大事上,方苞的建议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一句“立储,除了看皇子外,还要看皇孙……”,一句话提醒了康熙,四阿哥如若有知应该感谢方苞,这就是广开言路唯才是用的康熙。
多情不误政。康熙有好多嫔妃,但最钟情的是二阿哥的母亲皇后赫舍里氏,当初立二阿哥为太子也是感恩于赫舍里氏。康熙也曾对苏麻喇姑有意,但苏麻钟情于伍次友,康熙也没有夺人所爱。康熙主次分明,女人不能没有,也不能参政。康熙也有吃醋的时候,就是十三阿哥的母亲宝日龙梅(阿秀),在进宫前曾喜欢治理黄河的书生官员陈潢,后来陈潢被诬陷入狱,康熙明知他是冤枉的,如果是其他人,康熙也许早就赦免了,但他却多关了一个多月,以致于等到陈潢被赦免时竟死在了大殿上。阿秀随之离去,遁入空门。
政治头脑超强,凡事都露一手,留一手。在准备除鳌拜时,明明心里对鳌拜恨得咬牙切齿,但明白力量悬殊敌不过鳌拜,表面上还是和顔悦色,鳌拜称病不上朝,康熙便派人寻医送药,嘘寒问暖。康熙用人不疑,但对谁也不完全信任。魏东亭是康熙乳母的儿子,对他可谓是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但康熙曾给苏麻喇姑说过,孙嬷嬷是他牵制魏东亭的一张牌,说白了就是人质,让人替魏东亭寒心!而那时候康熙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苏麻都感到这个在她身边整日蹦蹦跳跳的小皇帝疑心那么重。作为一个平常人这样做,可能我会轻视他,但作为一个帝王,有此之心,觉得也能理解,皇帝是没有纯粹的朋友的。在收复台湾时,施琅将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在最后时刻由于海水浅,援军不到,施琅陷入困境,康熙帝竟让姚启圣留十门大炮,以对付万一叛变的施琅,拔箭啖珠的施大将军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康熙对他有这一手,幸亏第二天早上海水涨潮,要不然施琅会葬送在自己人的大炮之下!伍次友与苏麻喇姑这对有情人没成,是明珠暗中作梗,周培公和阿琐没成,也是明珠使的坏,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明珠专成人之恶。为了制衡索额图康熙让这个头脑不如周培公、高士奇,忠心不如魏东亭,贪心坎比和坤的明珠,在宰相位置上横行了20多年。
九子夺嫡最是心寒。康熙有二十四个皇子,康熙对他们了如指掌,他对二阿哥有偏爱,但二阿哥心胸狭窄,好色淫逸,康熙对他两立两废。八阿哥看似众望所归,但作为一个帝王,不能把人情看得过重,否则守江山就难了,康熙否定了他。但我从方方面面看,八阿哥真的冤枉,有才有德,只是锋芒早露,主要还是康熙怕儿子功高震主。四阿哥为人冷漠刻薄,诚府深不可测,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康熙看中了他,但康熙把这个谜留到了自己的遗嘱里,而这些康熙都是征求了貼心忠臣的意见,决没有独断专行。后来他把扶持 自己的老臣流放的流放,免官的免官,表面康熙太无情了,实则变向保护这些老臣,害怕自己去逝后这些老臣受迫害,“一朝天子一朝臣”,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书中人物,个性各异。
最为忠诚魏东亭、武丹
狡猾且贪不过的明珠
智慧且忠者周培公
专情怪才伍次友
善察颜观色知进退的高士奇
集美貌与智慧一身的苏麻喇姑
治水真才陈潢
专横清官于成龙
……
可圈可点的人物,恕不一一列举
化了几个月时间,有听有看,终于把这本小说读完。然而感动之余,不知从何评价,借鉴二位高手的结论,稍作修改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