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_2200字

《傅雷家书(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2200字

(一)谈谈与这本书的缘分:大学的时候,学校图书馆是临时设的,宿舍楼下的架空层,不大,书自然也不多,我去泡馆的日子自然不多,但对《傅雷家书》这本书确印象深刻,书皮好像是浅黄色的,大部头,好像是好几本,并且好像好几套,摆在一个相对显眼的位子,我拿过几次,每次总是翻了下又放开。那个时候对书没有什么概念和喜爱,大抵停留在小说可看看的阶段。自以为是又迷茫任性的年代,听不进劝解和说教,觉得一切家书都是老一辈一厢情愿又臭又长的唠叨。就这么嫌弃着。可不知为何,那个角落里,那个摆放整齐的书的画面一直留在脑海里。于是在微信读书这看到别人读它的时候,决定为自己年轻时的狂妄作个忏悔,好好把这本书读完。时间越往后、越往人堆里扎,越觉得孤陋和浅薄,也越发现学习的必要和妙处。当然,看看别人的家书,多少学习下如何与子女沟通也是必须的。

(二)谈点区别。之前看过另外一本家书刘再复《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或许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研究方向及父女、父子有差,家书的风格和内容也差别较大。从内容上看,我可能会更喜欢刘再复与女儿的这本,因为更加明朗充实。书的编排按照他们书信探讨涉及的主题分为各个不同的板块内容,有关于文学的、生活的、人生的、信仰的……内容丰富,而且父女之间的信件有来有往,针对性比较强,讨论亲切又不乏深度。而《傅雷家书》里,绝大多数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信,虽然也涉及对于中西文化、音乐、为人处世、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但最主要是音乐,而且碎碎念的内容也不少,主要还是跟时代有关,跟他们分别太久难以见面有关吧。傅这本书读到一半时,一度有点看不下去,因为中间有一大部分的内容有点唠叨,比如要傅聪多写信,提醒他多汇报学习过程、行程、音乐会的反响等以及要求他要与其他长辈联系等,很生活化,也很真实,除去音乐探讨和指导方面的内容,其他都如寻常父母一般,说不完的关心和嘱咐。当然正像傅雷自己所说的,傅聪是最像他,最能理解他的儿子,更是朋友,他们是无话不聊的,这样的父子关系确实也值得学习。我想最圆满的亲子关系应该就是互相尊重、信任、无话不聊类似朋友的那种关系吧。

(三)梳理下之前的一些摘录:

1、关于练笔:“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是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同时,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得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和速度”。在此之前也有过类似这样的体会,觉得将自己的思想或是感觉进行整理和表达真实一项有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许多变化和新的感悟,而这种练习确实那么必要。傅雷的这些感受应该也是他的实践的体会,是值得学习体会的。包括现在,一定要强迫自己写读书笔记,大抵也是因为如此,不管有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悟或是不管能否文笔优美,都尽量把感受写下来,慢慢让那些模糊和朦胧变得清晰,并因此锻炼自己的思维。

2、关于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百度上搜了一些资料,可信度不知,有说傅雷其实很早就有自杀的倾向了,可是一直坚持到1966年,或许是这颗赤子之心在支撑着他,但也正式这颗赤子之心终究让他无法忍受现实对他的侮辱和残害。如此真诚坦荡的人,满怀激情和热情,严谨而孤独地坚守着,忍受着,并以死维护了自己最后的信仰和尊严。也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的,“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如果连他的思想都必须受到囚禁,毋宁死。

3、关于中西方文化:“中国艺术有一个特点,能用最简单最概括、同时最有品味的方法来表现极丰富的意义,而最妙的就在于朴实,任何人都能很快的领会”。“西方人的整个人生观是对抗性的,人和自然对抗,人和人对抗,艺术家和听众也对抗。最成功的也只有用一种个性去强迫群众接受他所给的东西。我们的观点完全相反,我们是要化的,因为化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乐合一,和听众合一”后面这句是傅聪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傅雷也完全赞成并明白这种感悟。我对西方文化了解的不多,但是从这些话语里,我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中国文化的骨子里有种极大的包容,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是天人合一、阴阳相辅的包容。特别是道家的思想里,有太多关于敬畏、崇尚、融入自然的精神。而自然才是万物之源,也是万物所终,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灵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熏陶出来的傅聪,自然而然的成为让波兰人惊讶的比波兰人更懂肖邦的钢琴家。从傅雷这里,我又一次体会了我们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4、关于婚姻:婚姻需要一种信念,“若存了‘将来如何,不得而知’的心,对方早晚体会得到,那就动了根本,一切都不好办了。”“预先体会十年二十年以后的感想,往往能够使人把眼前的艰苦看淡”。傅雷遇到了一个好妻子,所以哪怕年轻的时候他曾经也折腾,但最终找回并一起坚守了关于美好的婚姻的信念。在这种信念下,他也养成了凡事都与他的夫人探讨商量的习惯,两人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互相欣赏,最终共赴黄泉。那个时代有很多这样的模范夫妻,当然还有钱钟书和杨绛。他们都遇到了内心温柔坚定的女人,并且才气满满,可以与他们共话人间。可这样的幸运终此下来有几人。当然,婚姻的维持确实需要一种信念。

书里自然还涉及了很多其他的内容,无法详尽了。也可能是感悟不够。不急吧,慢慢学习,慢慢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83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苦菜花》读后感1000字

    谁说女子不如男 ――读《苦菜花》有感 《苦菜花》写了战争时期,由怯懦到舍生忘死的巨大改变。反映了革命时期的女性群抗战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自古以来都有“女子不如男”的说法,即…

    读后感 2022年5月27日
    354
  • 《孔融让梨》读后感1000字

    《孔融让梨》读后感1000字! 作者:柳若依 可能是受天气的影响,今天午睡我感到睡意全无。其他同学也一样,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我想,教室里这么大的动静,一定会引起值日老师的注意。 …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22
  •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读书笔记450字

    【第1篇】 今年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这本书令我感触很深,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李微漪讲述了她在若尔盖大草原写生时遇到了一只快要断气的小狼崽,她将小狼带…

    读后感 2022年7月8日
    264
  • 《妈阁是座城》读后感800字

    有人说严歌苓瘦的像根弦,痛苦仿佛轻而易举就能拨动。读完这本《妈阁是座城》,眼前浮现出一个女人周旋在赌场当中,在纸迷金醉的世界中艰难的生存画面,也许这不是真实的严歌苓,但是她掌控文字…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84
  • 《认知盈余》读后感2000字

    《认知盈余》——认真创造是我们参与世界的方式!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在面对现代信息过载的时候,会不断的反思自己,什么才是我们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卸载所有的APP,屏蔽所有的信息…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17
  • 《何处暖阳不倾城》读后感_1100字

    《何处暖阳不倾城》读后感1100字 一、爱奇艺文学 2017,新福利新政策!我们不走订阅向!我们走文学向!影视向!改编向!专注于影视IP的孵化,实现同一IP下产业链价值的完整开发。…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9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