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归家>
回到北京,是在二月里一个倒春寒的黄昏,走出机门时,天边绚丽的夕阳,顿将春寒微醺出几分醉意,春容在春寒的背后,悄然生笑!
登机时,内罗毕也是云生千皴万染,地平线点亮了黄昏里第一盏灯。
同是一般的日落,风情却如此不同。
我的脚着地的瞬间,我的胃腹立刻也有了着落,我的心也一下子落了地儿。飘忽的感觉,顿失!整个人,又孤单地踏实了!
北京似乎就有这样的力量,一个瞬间就把飘扬如飞蓬的心绪,收拢起来,束成根扎到泥土里了。
那是家的魔力吧!我深吸了寒气,下意识地辨别了霾的浓度,不禁失笑,管它呢,这就是北京的家,家的味道!生活中的点滴,就在这里,回忆,感知,出发,归家。
一连十几天,我在为安卧眠床而努力。让自己回到这个时空里,收拾我的间隔年。完成了间隔年的夙愿,我又要回到我原来的轨迹上,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实,就如时空无法分割一样,生命也无从分割,从来,都是完整的。
我将自己的这个转折,定义做间隔年,实质上,只是在拾起自己的失落,或者说,那些我认为失落的,一直都在这儿,只是“你已不再看我”。
小时候,都听过黑瞎子掰苞米的故事,而我们又比它明智多少呢?当我可以安静观察自己的时候,发现我丢弃了多少真实的过往,我打算要作的那个人,隔离开我拥抱真实的自己,而全部的经历和过往就是我命,就是完好无缺的我呀!
此时此刻,我在这里,请抱紧我。这是我对自己的温情告白。
知己之至,方可解人;多分了解,多些同情。与人与己,近于和谐。
我与母亲,在两年里,在读书和生活的体会与交流中,我们分享思想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爱在不知不觉中修复了我们的间隔,温情脉脉,天伦之乐。我想心因得了中和之气而归于中和之位,这才是和谐的本源吧。亲情之爱自然流淌,该是自然中最自然之事。
昼夜交替间,我渐渐可以与其同步,也可以安卧眠床了,心里不由敬揖语堂先生的高见。
一日晨起,开窗向园中,一丛迎春花盛放。原来已到「仲春」时节。小诗一首,聊表谢意。
仲春黄鸟聚于堆,轻折梢尖一枝蕾。
小枝弄景邀烟霞,青春在畔我还家。
人生三境净味品,会得真意莫言辩。
依然存真是心得,静听春来冬远去。
以语堂先生一句佳悟做结:“大自然就是一个神奇之迹,同一的事物不再重回,即使回来也必是已经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