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后感_3500字

《教育漫话》读后感3500字

洛克和他的《教育漫话》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是有名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韦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第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667年,结识了反对国王的辉格党领袖沙夫茨伯里伯爵阿什利。两人均醉心于世俗的、宗教的和哲学的自由,交谊很深。他担任了伯爵的心腹秘书和家庭教师。1675年,由于伯爵失势,他又健康不佳,因而不得不退出英国政治舞台前往法国,住了三年,结识了一些科学家和文人学者。1683年,随伯爵前往向往自由而被放逐者视为庇护所的荷兰政治避难。1688年,革命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妥协而告终,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次年,洛克回国,并几次担任政府要职。晚年在佛兰西斯。马沙姆爵士家度过,1704年逝世。他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信中评价他“是1688年资产阶级妥协的产儿”。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1660)、《论自然的法则》(1663)、《论宽容》(1667)、《政府论》(1689)、《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论基督教的合理性》(1695)、《关于理解的指导》(1706)、《自然哲学基础》。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报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洛克的哲学观点有唯物和唯心两重性。他着重研究了认识论。他在他的《人类理解论》第一卷中探讨了观念起源问题。他认为,观念和原则同艺术和科学一样,不是天赋的。心灵原像一块白板入一个暗室、一个空箱,或像一张白纸,其中没有任何字样、任何观念。它的装备和知识材料来自经验。人类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发源于经验。类的观念来源首先是感觉,此外还有反省。人类理解首要的机能是心灵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这是外在的对象通过感官所造成的。或它本身反省那些印象时所造成的。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政治态度完全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一边的。从他追随反封建王权的辉格党领袖并随其避难到荷兰,从他在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及多次任职政府,从他在他的《工作学校草案》中主张三岁以上的贫苦儿童即应参加学徒劳动,自食其力,并当忍受剥削,都鲜明地说明他的新兴资产阶级政客立场,但又是歧视劳动人民的。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Some Thougts Concenning Edcatin)一书中。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可供参考的地方,但也有不正确的成分。概括为以下各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他对教育的力量怀有极大的信心。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有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差一点成了个教育方能论者。但他又认为“我们不应该希望完全改变儿童的本性。……稍微改变一点点是可以的,但很难把它们完全改成一个相反的样子”。这才又给教育的力量加上了一点制约。

二、他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少小时的可塑性最大。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因此,越是早期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因为教育上的错误“像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以后就难补救了。

三、他替资产阶级贵族设计的教育是一种延师课子的家庭教育方式。理由是父母应当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可以避免学校同学的腐蚀,导师个别教育的效果大于学校教师集体教育学生。用这种方式教育后代是有钱人的优越感和残余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反映。这种个别教育的办法尽管教学效果自然会大一些,其实已经不适应工业革命后大生产的形势了。

四、他正式确认他设计的这种教育叫做绅士教育,是为资产阶级贵族子弟设计的,以别于为穷人即劳动人民子弟设计的工作学校,那样肯定剥削童工的合理性的教育适成对照。这是他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主张剥夺穷人子弟受教育权的资产阶级反人民的教育思想的鲜明表现。

五、他像其他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一样,主张身心和谐发展。他在书中分别谈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以适应资产阶级管理企业全才的需要。

六、他把体育放在首位,作为一个攻研过医学的人,他实质是在谈健康教育。他提出了“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的有名号召,这是很有远见的。因为身体健康是精神健康之本,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之本。他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 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睡硬板床,要早起;衣着要适体;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但他又主张用餐“最好不必在一定的时刻”,主张“最好不让他们看见”、不吃“某些水果”,主张“在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早晨不可吃得太饱。他强调儿童应该习于吃苦耐劳,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父母对他们不可娇生惯养;强调要给他们以原则性的指导,使他们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七、他随即用了较多的篇幅转入德育问题,他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在这方面,他正视培养儿童克制自己的欲望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的能力,反对溺爱或纵容,重视从小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以免难于纠正。从小使儿童提惧和服从父母,树立父亲的威信,一俟年龄渐大“便愈当假以词色”,使其小时候成为“顺从的臣仆,长大了成为亲呢的朋友”,而不可相反。重视惩罚问题,认为严酷的惩罚“在教育上的害处很大”,尤其鞭打,更为有害,它使儿童更好做不该做的事情,更不喜欢他们应做的事情,“这种奴隶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即使不能不偶一采用,也当重在养成儿童的羞耻之心,而不在使儿童害怕痛苦。重视奖励问题,认为不可用奖品去取得儿童的欢心,不可把奖励作为鼓励儿童去做某些该做的事情的条件,而应以培养他们的荣誉心为指归。重视利用儿童的兴致,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这样去诱导他们,不能靠规则,要靠练习。重视使儿童心地里有礼貌,而不必过早计较举止上的礼貌,要避免不良伴侣的污染和注意榜样的作用。但他又认为礼仪与懂得人情世故之所以重要,乃是可以为其“获得一切与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儿童获得了这种美德,日后所得的好处是很大的,他凭着这一点点成就,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这是一套资产阶级的处世哲学是它的接班人所必备的。他重视择师问题,认为家长不可吝惜金钱,而应该千方百计聘请一位称职的导师,要以身作则地尊重导师,并让全家都尊重他。导师本人除了学间以外,还要善于亲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要善于使学生用理智去思想,要能以身作则,要精通并娴习他所要教给学生的一切。洛克还提出了上帝问题作为德行的基础,要儿童爱上帝、服从上帝。这就暴露了他的两重性哲学思想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一面。

写出体育和德育之后,他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间,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做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做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他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儿童刚会说话时就可以在玩具上贴上字母,让他们在玩要时学会字母;给他们的课本要选容易、有趣而又适合儿童能力的书,书中的乐趣就可促使他们前进;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应当予以鼓励;要及早在约束最少的时候去了解儿童的气质;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等等。此外,他还简单谈了其他各科教学法的要点,就是习字、图画、速记、法文、拉丁文、作诗、地理、算术、天文学、几何学、年代学、历史、伦理学、民法、法津、修辞学、逻辑、文体、自然哲学、希腊文、跳舞、音乐、击剑、旅行、园艺、细木工、技艺、商业算学等。可以看出,除了传说学科以外,他是重视实用学科以适应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需要的。最后,他还根据他的哲学观点特别指出:儿童是“一张白纸成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微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总之,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84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妈妈的爱》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的爱》这篇文章后,觉得对我们一生有太大的影响了,如果没有了,就没有了,没有了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冷冷清清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好好回报父母的爱。  《妈…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128
  • 《千颜2》读后感1500字

    《千颜2》读后感1500字! 作者:水净陈桉 前几天看到有人说:看小说的乐趣就是在所有人所有事里活一遭。在所有好的坏的,高的低的里面看到自己。平凡的非凡的,都应当经历。世间的爱千万…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38
  • 《羚羊和狮子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自己创造 才有幸福――读《羚羊和的故事》有感 里,我看了《中外美文美读100篇》中的《智慧之光》最后一章《羚羊和是指的故事》。 在茂密的大草原上,一只小羚羊陶醉在草原上并奔跑着,不…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345
  • 《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读后感_900字

    《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读后感900字 2017.5.18笔记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雇佣关系——通过联盟重建与忠诚旧的雇佣关系的特征1. 雇主与员工的关系建立在不诚实对话的基础…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62
  • 《感动心灵故事全集》读后感600字

    我的人生格言:“书籍是净化心灵最好的。”美国教育家卡耐基也曾说:“永远要记住,你的心灵就是你一生的宝藏,你要不断地挖掘它。”在这本书里,精心挑选了一百八十七则动人心弦的心灵故事,这…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22
  • 《信任论》读后感_1100字

    《信任论》读后感1100字 说实话,一开始觉得这是一个我没啥兴趣的主题。信任貌似是个抽象宽泛的概念,没多少值得论述。万万没想到,如此抽象无趣的话题能被郑也夫洋洋洒洒写成一本逻辑严密…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1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