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精装典藏本)》读后感900字
读屈原的《楚辞•九章•橘颂》,仿佛看到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二者都是咏物明志,都是从橘或莲的外形写到其品格,暗喻自我……突然间有感,忍不住写下此小文。
前面连续读了屈原的诸多“哭诉”一般悲悲切切的自我表白,我已经读到从无感、到无语了。然《橘颂》,却让我的心又切切地痛了起来。是呀,世上确有一种品格如莲,也确有一种品格似橘。
汉•刘向《晏子使楚》有言:“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橘生淮南”所含之深意,也许如屈原之“深固难徙”(根深蒂固难以迁徙)一般,绝非一言能蔽之。
屈原说,橘“受命不迁,深固难徙”,一心一意扎根在南国的厚土里。在它的乐土之上,它是有多美啊,绿树白花,枝繁有棘,橘果圆圆,青黄相间……它遗世独立,自有抱持,它闭心自慎,秉德无私,它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它行比伯夷,可师长兮……
事实上,自《爱莲说》之后,“莲之爱”可能早已不输牡丹,但《橘颂》之后,橘之爱,同屈原者何人?
事实上,我也说不清这纠结于心头的是痛呢,是爱呢,还是感慨,总之是看到屈原终于把目光从自身移情到橘上,我仿佛看到了他的一丝活下去的希望,于是被他搞得郁郁的心雀跃了起来——如果他能自此寄情于自然、于万物,能喜欢上另一种存在方式,那么,我们一定还能读到他留下的更多的传世佳作,但可惜没有如果……
有时候,你心头的爱会转化为痛,转化为愤、为恨,恨他为什么不能保护好自己,不能更好地爱他所爱——就像屈原之陨灭,就像哈姆雷特之悲剧。
大概,“惜其所有,敬其所持,哀其不幸,怒气不争”,多少能概括我此时的心情。
另,既然提到橘生淮南,不妨标一下,据百度百科,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两者虽同属于芸香科,但前者为柑橘属,后者则是枳属,两者不存在互相转化的可能。柑橘相较,枳更怕冷,在淮北橘树无法在露天环境下长期生存,在当时也就根本不存在橘生淮北的可能性。晏子和楚王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无法准确知道这些,私以为不算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