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读后感2000字
今晚,终于读完了meiya姐的《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这本书分为四章节。第一章 梦,要实现;第二章 痛,要转换;第三章 病,要疗愈;第四章 爱,要学习。
开头的句子我很喜欢“因为有你关注的目光,我才得以不断前进。”,正是因为有了这本书,让我的认知上了一大步。
有时候,我们真的不必担心来不及,如今的社会太浮躁了,节奏也快,诱惑也多,我们容易迷失了自己,但我们可以时常的问问自己,慢慢来可以吗?我们需要允许自己慢慢来,才能脚踏实地的重新上路。
起初,我们总是会害怕,害怕不能得到自己渴望的物质生活,害怕遇不到那个好好爱自己的人,害怕失去青春也换不回事业上的进步,害怕自己会做下一个个让自己悔恨的决定,也害怕丢失了自己内心的本质与单纯,时常会悔恨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可是这一路我们就这样,踩着自己的害怕和悔恨走来,渐渐地,我们在害怕中一点点学习、成长、充实,日益强大,对当初做下的决定释然,最终迎接另一种不惧怕未来的自己。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从害怕到不害怕,从悔恨到释然。也许不害怕不后悔应该作为我们的人生格言。
在这个时代,你要对自己宽容一点,允许自己迷茫,允许自己困惑,允许自己慢慢来。因为人生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做那么一点点,时间一长,你就会看到自己的成长。
所以,亲爱的朋友,不要着急,慢慢来。
最后,放上文章出现过的屌丝逆袭的不完全指南和《助眠宝典》。
屌丝逆袭的不完全指南:
一、认真去做。
二、不怕失败,多多尝试。
三、多看书、多思考。
①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体验,你的经历会让你获得知识。
②其次就是阅读,阅读是增加知识,充实自身的重要手段,它突破了个体体验的局限。你可以从书上看到他人成功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从书上看到别人失败的原因,思考、总结失败的原因,你才更容易减少失败,获得成功。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知识却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一旦你获得丰富的知识,你就拥有了别人夺不去的资源。
四、建立自己的牛人档案和梦想清单。
①把你做过的自认为牛逼的事情记下来,遭受打击,心灰意懒,感到绝望的时候,拿出牛人档案看一看,然后告诉自己有多牛逼。
②一个人需要一样东西,它可以时刻活在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梦想。
③你可以列下你的梦想清单,然后一件一件去实现它,做到一项就画掉一项。
④牛人档案总结过去,激励自己,给自己信心与勇气;梦想清单展望未来,引领自己,给自己方向和目标。
五、从爱你的人那里获得支持。
《助眠宝典》
1.不要草率地给自己贴标签。如果你并没有连续20几天持续睡不着、晚睡,只是因为诸如失恋、情绪低落、被领导批评、工作不顺等,那么,不要给自己贴上失眠症、晚睡强迫症、抑郁症之类的标签。这并不是一件值得赶时髦的事情,因为一旦贴上标签,你容易躲在这个舒适的标签里,不愿对自己负责,没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动力和能量。
2.纠正对于睡眠的错误认识。睡觉并不浪费生命,也无须感到罪恶。早睡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积极的养生方式。人在睡眠时,脑力和体力上都得到了修复,睡得好才是真的好,皮肤、气色、情绪、消化系统、免疫功能都会变好。一个人晚上睡得好,第二天的生活才会更有干劲,更美好,未来才会更美好。
3.主动出击,积极面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只要行动起来,是有能力改变这种晚睡的不良习惯的。
4.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舒服洁净的被子,高矮适度的枕头,软硬大小合适的床,遮光的窗帘,隔音的窗户,适宜的温度,营造安静的外部环境,睡前还可以点一些香薰,涂一些芳香助眠的精油,听几首轻音乐,这些都有利于睡眠。
5.管理好白天的时间。不要认为很多事情白天干不了,干不好,是不良的心理暗示。。学会积极地在白天做科学的时间规划,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避免拖拉,将工作任务在白天完成,把晚上留给睡眠。
6.每天适当运动。适当地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和其他不良情绪,也帮助身体进行舒展,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夜晚的睡眠。积极的一天从晨跑开始,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几个积极的早晨组成积极的一周,积极的几周组成积极的月,进而会拥有积极的一年,这力量不可小觑。
7.远离网络,珍惜睡眠。
8.过一种充实的生活。
9.学习自律,加强对自身的睡眠管理。你的工作不需要通宵加班,你也没有生理上的障碍,你晚睡只是因为自控能力差,那就要下定决心学会自律,提高自身的睡眠管理的能力。
10.减少欲望,过简单的生活。有钱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名利也不会带来幸福感,幸福往往来自拥有一颗感知细微幸福的心。减少欲望,过简单的生活,你自然会有一颗安宁的心,一份安然的睡眠。国内首家睡眠中心创始人戎兴旺说:“真正毁人的是对成功的强大欲望。一定要成就一件事的心理,迫使他陷入一个超高压力状态中停不下来。所以,所谓主动地调适,首先是树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其次才是寻找解决睡眠和心理压力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