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喜欢的事,什么时候都不晚》读后感1400字
和大多数人一样,看完这本书,被简大姐的乐观、坚强、豁达所感染。我钦佩她、欣赏她、更受她鼓舞,就像书名一样,做你喜欢的事,什么时候都不晚。一个75岁的老太太都没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追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向前呢?
简大姐说,她自己的前半生属骆驼,吃苦耐劳,什么恶劣环境都能忍受;后半生属蒲公英,随遇而安,飘到哪里都是归宿。这真真是对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再也没有比这来的更贴切的了!
可是又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更同情的是她的先生SP。作为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的知识分子, 读到大学着实不易。他们俩的包办婚姻, 简大姐当然是受害者,但SP事先或许也并不知情,也许和简大姐一样,都是家里大人的决定。 尽管简大姐逃到了天边,但两个人领证成为夫妻已是事实。
后来SP成为干部,享有妻子随军的优待,通过组织上的介绍信让妻子回到了身边 。可是简大姐不爱他(一生都没有爱过),而后又得了精神分裂症。简大姐承受着精神的折磨,她的先生过的也并不好。好不容易与妻子团聚,可妻子不爱自己,还因为自己得了病,他会好受吗?
好不容易简大姐出院了,医生又告知今后可能无法生育。简大姐说她倒是很开心,可以不用生孩子。可是她先生的心里呢 ?无人得知,后来他俩领养了一个孩子。
后来SP又被部队当成黑帮,复乡回原。这大概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从一个连级干部突然就变成喂猪的工人,身份地位一落千丈,只有一肚子知识,却没有用武之地,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善良的简大姐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接受了他,开始同他一起生活并孕育了一对子女。
后来生活艰难无法继续,简大姐又返回可可托海,成为一名教师,在第二年又把SP也调回新疆。我不知道SP在可可托海有没有工作,是做什么工作,但从简大姐的描述中可知,经济仍旧拮据。也许养家的重担都是简大姐一人在扛。他疑心重,对简大姐处处设防,其实这正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因为他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仅仅靠抚恤金过活,这对于一个男人而言,真是痛苦不堪。
如果说简大姐前半生的苦难多半归因于她的婚姻,她的先生SP;那么SP一生的苦难又该怪谁呢?怪他所处的时代?所处的政治?还是怪他自己?怪他自己不懂得自我消化不良情绪,不懂得自我开导?
其实想想,他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儿。他的苦闷向谁倾诉?向一个不爱他的妻子倾诉?向他几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倾诉?还是在经济况状不允许的条件下向心理医生倾诉?他无处倾诉。
正如简大姐所说,丈夫对她的苛责,更多的是对他自己的苛责。他的心理状况严重的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以至于数次中风,从偏瘫到全瘫,最后在病床前走完一生。
他的苦难从包办婚姻到妻子逃跑;再到妻子回到身边却患精神分裂症;再到妻子出院又被告知无法生育;妻子拒绝同他生活12年;再到被复乡回原,没有工作,再到心理到身体相继出现问题,最后病死。在他生命的最后,他说出了对妻子的忏悔,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一阵心酸,他一生的痛苦又哪里少?
我也在想,SP有手有脚有知识,怎么就不能找到一份能够养的起家的工作?怎么就不能在可可托海开始新的生活,认识新的朋友,有自己的圈子?他后半生的碌碌无为跟他自己就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当然有,可是啊,我们不是当事人,永远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当事人所处的局限性。
他的死是一种解脱,于他于简大姐都是如此。简大姐终于在经历了半生痛苦之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闲云野鹤的生活,她的晚年必定是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
对于简大姐,唯有祝福。
对于SP,已故的老先生,唯有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