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汉英对照》读后感1000字
1984
很久之前看过《驴得水》的影评,有一个评论至今让我记忆深刻:这样的影片能过审,让我们不经想起也许在那一片沉睡的人中,有一两个醒着。
《1984》出版的年代使得这是一部虚构,幻想类小说。可是真正的1984已经过去了35年了,如今回头来看一语成谶。
这几年不断的有声音在叫喊:中国的中产阶级四面楚歌。看看《1984》,也许你会很绝望!
从新石器时代,人类分为: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这三个阶层的目标完全无法协调。上等人的目标是保住自己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标是和上等人调换地位。至于下等人,他们被欺压得太厉害,生活太艰苦,以至于偶尔才能想起日常生活以外的事,这已成为他们的一大特点,若他们真有目标,那无外乎是消除一切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上等人被中等人推翻,中等人成为上等人。这是恒古不变的钟摆效应。因此上等人必须要消灭中等人来永远保持自己的地位。
摘自文章:在五六十年代的革命之后,新的上等人和之前的并不相同,他们并非凭直觉行事,他们知道要确保地位的稳固需要做些什么。他们一早就意识到,对寡头政治而言最牢靠的基础便是集体主义。财富和特权若为集体所有,保护它们就最为容易。本世纪中期出现的所谓的“消灭私有制”运动,实际上意味着将财产集中到更少的人手中。不同的在于,新的财产所有者不是若干个人,而是一个集团。就个人而言,除了少得可怜的个人物品,党员什么财产都没有。但对集体来说,在大洋国,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党,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它控制之下,它会按照它所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理产品。革命后的几年里,党之所以能够未经任何反抗就占据统治地位,就是因为这一过程是以集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总会这样想,如果剥夺了资产阶级的所有权,社会主义必紧随而至。资产阶级的财产的确被剥夺了,工厂、矿山、土地、房屋、运输工具——他们拥有的一切都被夺走了。这些东西不再是私有财产,它们必然成为公有财产。英社诞生于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继承了后者的用词,也在事实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纲领的主要部分,得到了将经济不平等永久化的结果。而这既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它有意为之。
《1984》中对待思想罪的人,剥夺他的记忆,自由意识,情感,剥夺他知道2+2=4的权力,剥夺他生而为人的权力。可是不论怎么样催眠民众,永远有一两个醒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