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战守策》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教战守策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辩,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选自《教战守策》有删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 用:采纳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 乘:趁着,趁(机)

C.今不为之计 计:计谋

D.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走:逃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

B.战者,必然之势也 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

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D.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

7.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 )

①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战者,必然之势也 ⑥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

②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43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一》文言文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一》文言文   作者:司马光   起著雍涒滩,尽上章淹茂,凡三年。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 永和四年戊申,公元三四八年   夏,四月,林邑寇九真,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7
  • 枭与鸠对话文言文翻译

    枭与鸠对话文言文翻译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回避错误,要正视自己。小编收集整理的枭与鸠对话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仅供参考哦!   枭与鸠对话文言文原文   枭逢鸠,…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98
  • 写象鼻山·穿山月岩·斗鸡山的诗词大全

    象鼻山,又称象山,在桂林市阳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形酷似一匹巨象伸长鼻子吸引江水,故名。山下有“水月洞”,是由象鼻与象身形成的圆洞,江水贯流,可过小艇。每当晨曦舟行,江面波光粼粼,流金…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78
  • 蝶恋花(四首)

    朝代:清代 作者:庄棫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城上斜阳依碧树。门外斑骓,见了还相顾。玉勒珠鞭何处住?回头不觉天将暮。风里馀花都散去。不省分开,何日能重遇?凝睇窥君君莫误,几多心事从…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646
  • 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朝代:宋代 作者:何大圭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880
  • 沁园春 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