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梅曾亮《钵山余霞阁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钵山余霞阁记 清·梅曾亮

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

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⑴,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

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⑵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柏枧山房文集·卷十》

【注】:⑴缗缗:连绵不断的样子。⑵决版:决堤。版,版筑,用两板相夹,装满泥土,用来筑土墙、河堤。

22.下列有关本文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江宁”,即南京,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石头城。

B.按干支纪年法,“甲戌”之后的一年是“乙亥”年。

C.“江自西而东”,这句中的“江”专指的是“长江”。

D.“陶子”是对“陶子静”的昵称,是略缩语的用法。

23.文中实写了阁上“俯视”所见的景致,而虚写阁上仰观的一句是“”。(2分)

24.本文由写景而论文,陶子静、梅曾亮就“善为文”分别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其异同在于:⑴不同:;⑵相同:(4分)

25.管君认为梅曾亮的说法与“余霞阁”的阁名“当”(相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22.(2分)D 23.(2分)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24.(4分)⑴陶强调写文章应注重积累,梅强调写文章应捕捉灵感(2分);⑵主张行文自然(2分)25.(3分)梅所说的灵感与阁上所见的“余霞”,一样美妙绚丽,但又都是稍纵即逝、难以捕捉的。

【参考译文】:江宁城,山占了一半。那便于人们游玩而又有郊野之趣的,只有西城的钵山,这也是我的朋友陶子静和他的众位兄弟读书的地方。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取名“余霞”,是按照眼中所见之景而题的名字。

从余霞阁往下看,花木随山势高低而生,团团环抱着山峰。长满草的曲折小径,一条一条,清晰可数,行路的人就像飞鸟在树的枝叶上掠过一样。城西面的秦淮河萦回环绕着,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天青水黄,颜色对照分明就像一条线一样划开了天地。那平放在树木外面的一面大圆镜,便是莫愁湖。那东南面遍地的房屋密密麻麻,屋上升起的炊烟像站立的人,各自在张望顾盼,微风吹来,好像从左右不同的方向牵引着它,连绵不断地向上飘去。微风将山下闹市喧哗之声传到山上,近处的听不到,而远处的隐隐约约可以听到。

甲戌年的春天,陶子静在余霞阁设酒宴款待各位朋友,所有的景致都呈现在眼前,大家高谈阔论,更加无拘无束。子静说:“文章这件事情,好像山上的云自然地冉冉升起,又如江河中的水汩汩地自然流着,不是凿开山石就可以引出云来,决开河堤就可以引出水来的。所以会做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所待。”我说道:“文章在天地间,也好比云烟景物一般,一会儿的功夫已逃在万里以外。所以善于做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失掉时机。”管君听了说:“陶君的言论高明极了。后面梅君所讲的这番话,对余霞阁来说,两者倒是相当的。”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44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0
  • 高中文言文考查比较多的词及其词义

    高中文言文考查比较多的词及其词义   学习重点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通假现象。   2.学习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大多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26
  • 文言文实词道的用法

    文言文实词道的用法   (1)<名>路;道路。《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会天大雨,~不通。”[又]<动词>取道;道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89
  • 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4
  • 《新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字文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德裕,字文饶。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时亳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4
  •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有哪些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有哪些   理解掌握文言句式及其特点。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存在于古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