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商君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令既具未布( ) ⑵民怪之,莫敢徙( )

⑶秦人皆趋令( ) ⑷所利不能药其所伤( )

18、与“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句式相同的是( )。(2分)

A、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B、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C、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D、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卫鞅斥责乱法之民,将他们“尽迁之于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2分)

21、从最后一段看,作者将卫鞅的变法记述下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17、⑴制订完毕 ⑵觉得奇怪 ⑶遵从 ⑷治疗,拯救 (4分)18、B (2分)19、⑴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效法旧的传统。(是以,苟,法,3分)⑵贤德的人(因时)变动礼法,无能的人只会被现成的礼法束缚住。(更,不肖,拘,3分)20、那些人随意议论国家法令,扰乱法律制度的推行。(2分)21、告诫当政者“诚信”是治理国家至高无上的法宝。只有树立信誉,收服民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3分)

【参考译文】: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百姓,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功立业的人也不去与普通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效法旧的传统。”甘龙反驳说:“不是这样。按照旧的章法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只沉湎于自己的所知,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在旧章法之外(开创大业)的事。有才能的人制订法规政策,蠢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动礼法,无能的人只会被现成的礼法束缚住。”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担任左庶长的要职,最终确定变法的法令。

法令已制订完备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能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移到北门去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杆搬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公孙鞅这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施行,原因在于从上层的人开始就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把他的老师公子虔处以刑罚,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治理得很好。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秦国百姓,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扰乱法规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赶到边疆。此后老百姓没有人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诚信来保护;不讲诚信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更厉害的还欺骗兄弟、欺骗父子。上面的人不信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不信上面的人,上下离心,以至到了失败的地步。靠欺骗所占的便宜拯救不了所受到的伤害,所得的收益不能弥补所失去的东西,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公孙鞅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天下的当政者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44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曹沫劫齐桓公》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0
  •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29
  • 《新唐书•刘知几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r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4
  • 渭川田家翻译及赏析

      《渭川田家》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2
  •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1
  •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大家可以参…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